[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2660.X | 申请日: | 201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田代晴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52;H01R13/621;H01R13/533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设备彼此的连接等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汽车上搭载着各种电子设备。在将这些电子设备彼此连接时,以往就使用线束。线束是指由多个电线和被安装在这些电线的末端的多个连接器构成的部件。而且,通过该线束的各连接器被分别连接在被固定于各电子设备的箱体等上的各等待连接器,这些电子设备彼此被连接。另外,等待连接器是指被固定在面板、箱体等上的连接器。
但是,在用电源线等具有大直径的电线的线束将上述电子设备彼此连接的情况下,由于大直径的电线难以弯曲,所以,在有限的车辆空间中处理大直径的电线的作业非常困难。另外,因为大直径的电线的弯曲半径大,所以,为收容该电线需要大的收容空间。
由于这样的情况,近年开始研究不使用线束,而将电子设备彼此直接连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电子设备的等待连接器彼此被直接连接,所以,上述等待连接器需要对相互连接的等待连接器彼此的错位(因装配误差、零件公差而产生的错位。)进行吸收的构造。另外,在上述电子设备为重物的情况下,因为在等待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大的冲击载荷被施加给这些等待连接器,存在该等待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所以,上述等待连接器上需要吸收嵌合时的冲击载荷的构造。
作为具备该错位吸收构造、冲击载荷吸收构造的等待连接器,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7217号公报)公开的浮动连接器。该浮动连接器201如图12所示,具有被连接在电线207的末端的端子210、收容端子210的内壳体204、以松配合的状态收容内壳体204的外壳体203、被配置在内壳体204和外壳体203的内底面203a之间,将内壳体204向朝向对方侧连接器的方向弹压,将该内壳体204移动自由地安装在外壳体203内的弹簧垫片202。另外,电线207插通设置在外壳体203的内底面203a的贯通孔205,被拉出到浮动连接器201外。
在该浮动连接器201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弹簧垫片202以端子210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方式弹性变形,据此,内壳体204在外壳体203内移动,吸收对方侧连接器和内壳体204的错位。另外,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弹簧垫片202吸收被施加给内壳体204的冲击载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7217号公报
但是,因为作为专利文献1公开的等待连接器的浮动连接器201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由于内壳体204以及端子210移动,与端子210连接的电线207也移动,所以,存在有可能在与该电线207连接的电气零件上产生应力,或这些电线207和电气零件的连接可靠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因为作为专利文献1公开的等待连接器的浮动连接器201被做成仅通过弹簧垫片202的弹压力,即,弹性力,维持端子210和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的结构,所以,可以认为由于弹簧垫片202的长年老化、弹力衰减,该弹簧垫片202的弹压力减弱,存在难以长期维持端子210和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可靠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那样的问题点,以提供一种能够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错位,且能够良好地保持与被安装的箱体内的电路的连接状态的连接器为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被安装在箱体上的外壳体、收容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嵌合的第一端子,并可沿上述第一端子的嵌合方向以及与该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游动地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体内,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第一内壳体、收容与上述箱体内的电路电连接的第二端子,并被固定在上述外壳体内的第二内壳体、由具有柔性的导电部件构成,并将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电连接的连接部。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体具有被形成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内壳体的有底筒状,且在底壁上设置了上述连接部通过的贯通孔的第一收容部,而且,还具有被安装在上述第一内壳体上的弹性变形自由的填料,所述填料一体地具有被压入上述第一内壳体的外周面和上述第一收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筒状的填料主体和被定位在上述第一内壳体的下端面和上述第一收容部的底壁之间的环状的包覆部。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上述第一端子、多个上述第二端子、将这些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分别电连接的多个上述连接部,而且,还具有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伸缩自由的波纹管状,分别收容了各连接部的多个绝缘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26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式输送机的防水、防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出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