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距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1099.3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荻野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主分类号: | G03B13/36 | 分类号: | G03B13/36;G01C3/06;G02B7/34;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距 装置 以及 摄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距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光瞳分割方式进行成像光学系统的焦点检测的光学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装置中,将组合衍射光栅和液晶的电光学元件插入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瞳面而使通过出瞳中的不同区域的光偏转到不同方向。然后,将各个光束成像到拍摄成像光学系统的像的摄像元件的不同区域,并根据此摄像数据进行相位差AF。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6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装置中,在通过偏振进行光瞳分割而进行相位差检测的情况下,由于用固定的光瞳遮挡部件进行光瞳分割,因此无法进行与透镜的F值、要求性能一致的测距,存在自由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现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瞳分割区域的设定自由度的测距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测距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偏振元件,配置在与物镜的光瞳共轭的面上;旋光器,旋转通过了上述偏振元件的光的偏振轴;偏振分离元件,将通过了上述旋光器的光分离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第一摄像元件,拍摄由上述第一光束形成的第一像;第二摄像元件,拍摄由上述第二光束形成的第二像;以及焦点检测单元,根据与被摄体的同一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一像和上述第二像的相对偏移,检测焦点状态。
另外,优选上述旋光器以光轴为中心放射状地分割为至少四个区域,并能够独立驱动各区域。
另外,优选上述旋光器以光轴为中心十字状地一分为四。
另外,本发明的测距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偏振元件以及第二偏振元件,配置在与物镜的光瞳共轭的面上,且偏振轴相互正交;第一旋光器,配置在上述第一偏振元件和上述第二偏振元件之间,旋转通过了上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光的偏振轴;第二旋光器,旋转通过了上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光的偏振轴;偏振分离元件,将通过了上述第二旋光器的光分离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第一摄像元件,拍摄由上述第一光束形成的第一像;第二摄像元件,拍摄由上述第二光束形成的第二像;以及焦点检测单元,根据与被摄体的同一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一像和上述第二像的相对偏移,检测焦点状态。
在此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二旋光器调节旋转状态,以使来自上述第一旋光器的两个透过区域的光具有相互正交的偏振轴。
另外,优选具有不进行上述第一旋光器的旋光而全面遮光的模式。
另外,优选具有使上述第一旋光器在透过区域的整个面上旋光任意角度的模式。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旋光器具有点矩阵状的透过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构成的测距装置中的任一个。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提高光瞳分割区域的设定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液晶旋光器的详细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测距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摄像装置的遮光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摄像装置的遮光状态的种类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4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一体形成图4的摄像装置的液晶快门和光瞳分割液晶旋光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瞳掩模液晶旋光器的动作种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测距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由相机构成的摄像装置中。
摄像装置具备:物镜11、偏振元件13、液晶旋光器15、偏振分离元件17、第一摄像元件19、第二摄像元件21、图像处理部23、相机控制部25、AF驱动机构27、液晶驱动部29、图像存储器31。
在物镜11的光瞳位置上设置有偏振元件13。偏振元件13由偏振滤光器构成,用于将来自物镜11的光的偏振轴例如对齐到P偏振的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尼康,未经株式会社尼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1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