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的具有冷却器块的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9894.9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F·埃克施泰因;B·拉斯;H·格斯曼;M·迪迈尔;A·迈耶林;P·佩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具有 冷却器 供电 装置 | ||
1.供电装置(1),用于向机动车尤其是轿车、货车或摩托车供电,所述供电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10),所述电池模块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电化学电池(12)和/或双层电容器,所述电化学电池和/或双层电容器并排和/或上下设置;所述供电装置还具有冷却器块(20),该冷却器块具有用于电池模块(10)的接纳部(21)以及具有用于散发由电池模块(10)发出的热量的散热结构(22),该散热结构(22)至少设置在接纳部(21)的一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块(20)具有夹紧装置(30),该夹紧装置构造成用于产生预定的力(F),散热结构(22)通过所述预定的力能压紧到各个电池模块(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30)具有多个连接装置(33),所述多个连接装置构造成用于产生所述预定的力以及直接或间接向散热结构(22)传递所述预定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22)至少在接纳部(21)的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一个冷却板(24),该冷却板设有用于冷却剂或致冷剂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在接纳部(21)的端面上通过柔性的冷却通道流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散热结构(22)的背离电池模块(10)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夹紧板(31),所述多个连接装置(33)将夹紧板(31)力锁合地和/或材料锁合地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板(31)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30)、尤其是夹紧板(31)由绝热材料制成或具有绝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板(31)在通过所述多个连接装置(33)施加力之前具有与力方向相反地构造的拱曲形。
8.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装置(33)与设置在接纳部(21)的相对的两侧上的冷却板(24)力锁合地和/或形锁合地彼此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装置直接地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固定轨(32)间接地与冷却板(24)或夹紧板(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3)具有螺栓,所述螺栓嵌入具有内螺纹的螺母中,所述螺母尤其是构造成圆柱形的,所述螺母与散热结构(22)在接纳部(21)的一侧作用连接,并且所述螺栓与吸热结构(22)在接纳部(21)的相对的另一侧上作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圆柱形区段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使得在夹紧装置(30)通过螺栓产生预定的力时,螺栓不伸出所述后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装置(33)中的至少一些连接装置穿过接纳部(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电池模块(10)侧旁或在两个电池模块(10)之间穿过各一个连接装置(33)。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电池模块(10)侧旁和/或在两个电池模块(10)之间设置各一个碰撞板(40),所述碰撞板局部地伸出夹紧装置(30),由此在碰撞情况下作用于装置上的力被碰撞板(40)承受并且在电池模块(10)周围导走。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40)具有榫(41、42),所述榫穿过散热结构(22)和夹紧装置(30)并且伸出夹紧装置(3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40)以及碰撞板(40)的榫(41、42)在所述多个连接装置(33)的方向上延伸。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30)、尤其是夹紧板(31)具有接纳部(50)和/或固定部,用于装置的电子元件(51)、尤其是用于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98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