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作物损伤的胶囊化除草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6303.2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D·Z·比彻;W·亚伯拉罕;S·D·普罗施;B·H·布斯勒;A·C·赫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山都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7/26 | 分类号: | A01N37/26;A01N25/28;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金辉;林柏楠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作物 损伤 胶囊化 除草剂 | ||
1.一种颗粒状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包含:
含有(a)所述乙酰胺除草剂和(b)链烷烃溶剂的与水不混溶的核心物质,其中所述乙酰胺除草剂选自乙草胺、异丙甲草胺、S-异丙甲草胺及其混合物,其中所述乙酰胺除草剂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5:1-20:1;和
具有聚脲外壳壁的微胶囊,所述微胶囊含有所述核心物质;
其中所述外壳壁是在聚合介质中通过聚异氰酸酯组分和聚胺组分之间形成所述聚脲的聚合反应而形成,其中所述聚异氰酸酯组分包含脂族聚异氰酸酯或脂族聚异氰酸酯混合物,所述聚胺组分包含结构为NH2(CH2CH2NH)mCH2CH2NH2的聚胺,其中m为1至5;
其中所述聚胺组分中包含的胺摩尔当量与所述聚异氰酸酯组分中包含的异氰酸酯摩尔当量的比率为1.15:1至1.4:1;
其中所述乙酰胺除草剂与所述外壳壁的重量比为13:1至6:1;并且
其中所述微胶囊的群体具有7μm至15μm的平均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微胶囊的群体具有7μm至12μm的平均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微胶囊的群体具有8μm至12μm的平均粒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聚胺组分是由所述结构为NH2(CH2CH2NH)mCH2CH2NH2的聚胺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聚异氰酸酯组分平均每个聚异氰酸酯分子具有至少2.5个反应基,并且所述聚胺组分平均每个聚胺分子具有至少3个反应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聚异氰酸酯组分是三异氰酸酯和二异氰酸酯的共混物,其中基于异氰酸酯当量,所述三异氰酸酯与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比率介于90:10和30:7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大于50重量%的所述链烷烃溶剂是直链或支链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m为1至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大于50重量%的所述脂族聚异氰酸酯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微胶囊核心与所述外壳壁的重量比为12:1至6:1。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乙酰胺除草剂是乙草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外壳壁具有有限的渗透性,并且所述外壳壁和胶囊化乙酰胺的性质和组成使得,当通过由去离子水组成的水性介质中的按重量计为1%的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组成的水性浆液,在足以使颗粒维持悬浮并且无机械破裂的速率下进行搅拌时,所述水性介质中的乙酰胺含量在25℃下搅拌6小时后保持小于100ppm,并且在25℃下搅拌24小时后保持小于150ppm的乙酰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胶囊化乙酰胺除草剂,其中所述水性介质中的乙酰胺含量在6小时后保持小于75ppm,并且在24小时后保持小于125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山都技术公司,未经孟山都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63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