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15837.3 | 申请日: | 201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8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川尻浩右;桥本圭二;二见谕;蟹江誊将;茂木一成;林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10;H01M8/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 ||
1.一种燃料电池,包括:
铺放在电解质膜的阳极侧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催化剂层;
铺放在所述电解质膜的阴极侧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催化剂层;
第一气体通路形成部件,其铺放在所述第一电极催化剂层的表面上,并且具有用于供给燃料气体的第一气体通路;
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其铺放在所述第二电极催化剂层的表面上,并且具有用于供给氧化气体的第二气体通路;
设在所述第一气体通路形成部件中的第一隔板;
铺放在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表面上的第二隔板;
用于所述燃料气体的引入通路和排出通路;及
用于所述氧化气体的引入通路和排出通路;
所述燃料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包括平板和多个与所述平板一体形成以形成所述第二气体通路的凸部,
在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所述平板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隔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水通路,
所述水通路和所述第二气体通路经由连通孔彼此连通,所述连通孔由各所述凸部形成,通过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上的切割和抬升而形成所述凸部的形状,
所述水通路的深度设为小于所述第二气体通路之深度的值,并且
通过在所述第二气体通路中流动的所述氧化气体所形成的压力,将通过毛细管作用经由所述连通孔从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吸入所述水通路的水排到所述氧化气体排出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路沿从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位于与所述氧化气体引入通路相对应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位于与所述燃料气体排出通路相对应另一侧的端部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连续孔的多孔体形成的排水促进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这样一部分中,即所述氧化气体排出通路和所述水通路在所述部分中连结在一起,并且选择下列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排水促进部件的连续孔的平均孔径设为小于所述水通路之深度的值的结构;所述排水促进部件的连续孔的润湿性设为大于所述水通路之润湿性的值的结构;及所述排水促进部件的连续孔的水合性设为大于所述水通路之水合性的值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配置为包括所述平板、形成在所述平板上以形成所述第二气体通路的第一凸部、及形成在所述平板上以形成所述水通路的第二凸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催化剂层进行切割并且抬升形成所述第一凸部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凸部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平板材料的多个位置上,
所述第二凸部朝向所述第二隔板凸出,并且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挤压而形成所述第二凸部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二凸部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平板材料的多个位置上,
所述连通孔为通过所述第一凸部的切割和抬升而在所述平板中形成的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的形成为桥状,
各所述连通孔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以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之方向延伸穿过相应的第一凸部,并且在两个位置具有开口,所述两个位置为沿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上看的所述第一凸部的左端和右端,
各对第一凸部沿所述垂直于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之方向彼此相邻,在一对第一凸部中,位于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的第一凸部具有下游端,该下游端与位于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的第一凸部的上游端相邻,并且
所述第二凸部设为从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与相应的第一凸部相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之方向交替设置,并且配置形成多个排状的凸部组,
所述凸部组沿所述气体流动方向设为相互平行并且以预定间隔隔开,
各相邻一对的凸部组排之间形成有带状平板部,并且所述水通路形成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并且
各所述连通孔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以在相应第一凸部中具有朝向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8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物半导体器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周边泵-涡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