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及使用其的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5740.2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千鹤;田中康行;本田崇;井深重夫;新田芳明;市川聪;加世田学;久保田智也;齐藤治之;岛本敬介;佐藤加奈;加藤行成;堀江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64;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用集电体 使用 | ||
1.一种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导电性的树脂层、和配置于所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离子阻断层,
所述离子阻断层包含在含金属颗粒的表面存在金属化合物的离子捕捉颗粒,
从所述树脂层和所述离子阻断层的界面朝向所述离子阻断层的表面连续地存在所述离子捕捉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颗粒为由单一的金属元素构成的纯金属颗粒、由多种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颗粒、或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金属化合物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颗粒含有选自由铜、镍、钛、铬、铂和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颗粒含有选自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磷酸盐和金属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含有选自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磷酸盐和金属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由金属氧化物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颗粒为由铜、钛和铬中的任一种构成的颗粒,所述金属化合物由构成所述含金属颗粒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颗粒为金属化合物颗粒,
所述离子捕捉颗粒中的所述金属化合物颗粒和所述金属化合物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捕捉颗粒由磷化镍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为能采取混合原子价的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采取混合原子价的化合物为3d过渡元素或4d过渡元素的氮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3d过渡元素或4d过渡元素的氮化物为氮化钛、氮化铬或氮化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阻断层的厚度为50nm~1000nm。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阻断层为如下两个层的层叠结构,所述两个层为:由第一离子捕捉颗粒构成的层,该第一离子捕捉颗粒在所述含金属颗粒的表面存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金属化合物;由第二离子捕捉颗粒构成的层,该第二离子捕捉颗粒在所述含金属颗粒的表面存在能采取混合原子价的化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含有聚酰亚胺。
16.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集电体、和形成于所述集电体的一个面的正极、和形成于所述集电体的另一个面的负极、和介于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层,
所述负极配置于所述二次电池用集电体中的离子阻断层侧的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为双极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7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