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5477.7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久礼圭祐;弓野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21/02 | 分类号: | H01T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褚海英;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制造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火花塞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存在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火花塞,该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其 由工具配合部和安装螺纹部形成;陶瓷绝缘体(绝缘子),其沿轴向插入金 属壳体的通孔中;中心电极,其固定于陶瓷绝缘体中;以及接地电极, 其固定于金属壳体的前端部;从而,火花塞可在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和接 地电极之间发生火花放电。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平10-32077号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2007-80638号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平8-306468号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2006-79954号
发明内容
近来,存在着减小火花塞的直径以提高内燃机的设计灵活性的需求。 随着火花塞的直径变小,金属壳体的前端部的内径减小。另一方面,因 为施加有高电压的中心电极受到电气或机械特性方面的限制,故难以将 中心电极的外径减至极小的尺寸。于是,火花塞的直径减小导致中心电 极的前端部和金属壳体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更短。在这种情况下,随着 陶瓷绝缘体的轴和金属壳体的轴之间的偏差量增大,中心电极和金属壳 体之间的最短距离缩短,会出现火花塞可能在金属壳体的前端部和中心 电极之间发生火花放电的问题。不仅在火花塞的直径减小的情况中,而 且在包括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间的距离(火花隙)增大的情况等各种情况 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传统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减小火花塞中金属壳体的轴和绝缘体的轴之间的偏差量的技术。
可以下列实施例或应用例来实现本发明,以便解决至少部分上述问 题。
[应用例1]
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所述火花塞包括:中心电极;绝缘体,其 具有沿中心电极的轴向延伸的轴孔,并且用于将中心电极沿轴向保持在 轴孔的前侧中;以及筒状金属壳体,其将绝缘体围绕并保持在内;所述 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从金属壳体的开口后端沿轴向插入绝缘体而将绝缘 体组装在金属壳体中,其中,金属壳体和绝缘体的组装包括限制金属壳 体和绝缘体之间在与轴向交叉的径向上的相对位移,从而在允许金属壳 体和绝缘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的同时,使得金属壳体的轴和绝缘体的 轴之间的偏差量变得小于或等于预定值。
[应用例2]
根据应用例1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限制包括:设置第一 定位部件;使金属壳体的前端部沿轴向与第一定位部件接触,从而限制 金属壳体在径向上的位移;设置可相对于第一定位部件而沿轴向移动的 第二定位部件;并且使绝缘体的前端部沿轴向与第二定位部件接触,从 而限制绝缘体在径向上的位移。
[应用例3]
根据应用例2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具有外 径在轴向上向前侧增大的第一锥形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具有 内径在轴向上向前侧减小的第二锥形表面;并且其中,使金属壳体的前 端部和绝缘体的前端部分别与第一锥形表面和第二锥形表面接触。
[应用例4]
根据应用例3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锥形表面和第二 锥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圆锥形。
[应用例5]
根据应用例2~4之任一个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位 部件由树脂制成。
[应用例6]
根据应用例2~5之任一个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位 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由弹性部件沿轴向向后侧偏置。
[应用例7]
根据应用例6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应用例8]
根据应用例1~7之任一个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组装包括 将滑石填入金属壳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空间中并沿轴向向前侧按压滑石。
[应用例9]
根据应用例1~7之任一个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组装包括 使金属壳体的开口后端卷曲,从而使绝缘体保持在金属壳体中。
本发明可通过诸如火花塞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由所述制造装置 或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火花塞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粉加工用蒸煮装置
- 下一篇:翻转式电磁炒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