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肤外用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4977.9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8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松尾玲;武冈永里子;佐藤惠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主分类号: | A61K8/92 | 分类号: | A61K8/92;A61K8/39;A61K8/73;A61K8/81;A61K8/8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外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外用剂,其含有将蜡以固体~半固体状微细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中而成的蜡微细分散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且使用后皮肤的紧致感效果优异的皮肤外用剂。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除了稳定性、使用后皮肤的紧致感效果优异之外与皮肤的贴紧感也优异、并且无粘腻感的皮肤外用剂。
背景技术
在抗老化化妆品等中,使用后的紧致感是重要的能够迅速感受到化妆品效果的触感。以往多使用通过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而体现紧致感的手法,但未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求进一步提高紧致感。另外,作为化妆品,更期望除了紧致感之外与皮肤的贴紧感也优异、且无粘腻感的化妆品。
公开了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的现有技术文献如下所述。
即,如专利文献1~3所示,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化妆品中,为了消除配合蜡导致的粘腻、刺眼等缺点,而将蜡微细分散于溶剂中作为蜡乳液使用,从而获得消除了上述缺点且稳定性、安全性也优异的蜡微细分散组合物。但是,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蜡微细分散组合物均是为了利用蜡自身所具有的上光、保形性等效能而应用于固发液、发用摩丝等毛发化妆品、上光剂中,这些专利文献中没有记载并暗示本发明那样的实现使用后皮肤的紧致感提高。另外,也没有记载并暗示得到无粘腻感的使用性、与皮肤的贴紧感。
专利文献4~5中也记载了含有蜡的微分散体的毛发化妆组合物,但这些专利文献4~5中公开的技术也是为了利用蜡自身所具有的上光、保形性等效能而应用于固发液、发用摩丝等毛发化妆品、上光剂中,没有记载并暗示本发明那样的使用后可感受到皮肤的紧致感。另外,也没有记载并暗示得到无粘腻感的使用性、与皮肤的贴紧感。
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关于蜡分散液的发明,该蜡分散液包含含有特定的油成分或蜡成分的蜡相和水相,具有0.5~100μm的平均粒径。但是这样若粒径较大,则长期保存中的稳定性令人担忧。另外,由于该蜡分散液用于涂布于湿巾和干纸巾的制造用的棉纸(tissue paper)等基材上,因此没有记载并暗示将其配合于皮肤外用剂中以实现使用后皮肤的紧致感提高、以及无粘腻感的使用性、与皮肤的贴紧感。专利文献6中没有记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蜡的质量比,实施例(表1。[0081])所示的蜡分散液均仅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蜡之比低于1.0的组成的蜡分散液。
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关于珍珠箔蜡的发明,该珍珠箔蜡含有30~60质量%的由非晶质和结晶质成分构成的蜡、5~20质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需要时添加的水。即专利文献7的发明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蜡的质量比低于1.0。另外专利文献7中没有记载并暗示在珍珠箔蜡的制造中加热至蜡的熔点以上、熔化温度范围内以获得熔化状态的工序,也没有记载并暗示粒径为500nm以下的极微细蜡颗粒的分散。专利文献7的实施例中得到的分散物中的微细结晶化蜡颗粒为12μm、13μm的大粒径([0077]的表1),背景技术一栏中也记载了珍珠箔蜡通常需要具有5~60μm的粒度([0002])。
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关于下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含有无水蜡混合物和HLB为10以上的阴离子性或非离子性乳化剂的自乳化型基剂(权利要求8);以及用于增强粘度的上述无水蜡混合物、自乳化型基剂在乳液特别是水包油型乳液中的应用(权利要求13、14)。但是专利文献8中没有记载并暗示在上述基剂的制造中加热至蜡的熔点以上、熔化温度范围以获得熔化状态的工序,也没有记载并暗示粒径为500nm以下的极微细蜡颗粒的分散。专利文献8的实施例中,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试验例仅为表5~7所示的试验例,但所有的试验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蜡”的质量比均低于1.0([0057]~[0059])。
需要说明的是,已知在O/W乳化组合物(霜、乳液等)等中配合流动油分或固体~半固体蜡作为油分,该情况下,若固体~半固体蜡的比例多则乳化物的稳定性差,若流动油分的比例多则难以感受到固体~半固体蜡所产生的紧致感,难以兼顾稳定性和使用性(紧致感、无粘腻感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4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6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63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23061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2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6-51602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4-52351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4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