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4404.6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和田贤宣;长谷川宽;引地巧;大八木信吾;盐谷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31/00;F25B31/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为了增强制冷能力或为了对应制冷负荷的变动而具有互相并列连接的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各压缩机的容量或运转控制的差别,往往随着运转时间的经过而在各压缩机内的油量上产生偏差。也就是说,存在一个压缩机油不足,其他压缩机中油变得过剩的可能性。作为寻求用于防止油量的偏差的对策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图7所示的配管结构的制冷循环装置。
如图7所示,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第一压缩机92、第二压缩机93及第三压缩机94。通过吸入主管95分别向压缩机92、93及94供给制冷剂。在吸入主管95设有主弯曲部96及主分支部97。吸入主管95在主分支部97分支为用于向第一压缩机92供给制冷剂的第一吸入分支管98和用于向压缩机93及94供给制冷剂的吸入连接管99。
主弯曲部96由将上游侧的配管与下游侧的配管呈直角连接的弯肘管构成。主分支部97具有第一分支路97a及第二分支路97b。第一分支路97a位于比第二分支路97b靠下方且相对于主弯曲部96的半径方向为外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二分支路97b的斜下45度的位置设有第一分支路97a。在第一分支路97a上连接有第一吸入分支管98,在第二分支路97b上连接有吸入连接管99。
在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中,制冷剂及混入其中的油在吸入主管95中流动。对于制冷剂及油而言,重力和主弯曲部96处的离心力发挥作用。在制冷剂与油之间存在密度差,因此,在主弯曲部96的下游,制冷剂在上方且相对于主弯曲部96的半径方向而在内侧流动,油在下方且相对于主弯曲部96的半径方向而在外侧流动。也就是说,油容易流入第一分支路97a,向第一压缩机92返回较多的油。在第一压缩机92中油变得过剩时,通过均油管从第一压缩机92向第二压缩机93及第三压缩机94移送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3376号公报
如果采用图7所示的配管结构,则压缩机92、93及94的吸入配管大型化,且存在对向箱体(室外机的箱体)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收纳带来障碍的可能性。进而,若主分支部97的姿态或主分支部97中的配管的连接精度恶劣,则也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别向多个压缩机中返回适当量的油的技术。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备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散热器、蒸发器和配管分支部,
所述第一压缩机具有:第一压缩机构;膨胀机构;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及所述膨胀机构互相连结的轴;收容所述第一压缩机构、所述膨胀机构及所述轴的第一密闭容器,
所述第二压缩机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并列配置的第二压缩机构;收容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的第二密闭容器,
所述散热器对由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压缩的制冷剂及由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所述蒸发器使由所述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蒸发,
所述配管分支部构成从所述蒸发器分别向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及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引导制冷剂的流路,且包括接受来自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的入口管、将流入所述入口管的制冷剂导向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的第一分支出口管、将流入所述入口管的制冷剂导向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的第二分支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第一分支出口管所成的角度为钝角或180°,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第二分支出口管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发明效果
在上述本发明中,第一压缩机除了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第一压缩机构以外,还具有从制冷剂回收动力的膨胀机构。由此,在第一压缩机中混入制冷剂而向外部(制冷剂回路)排出的油的量通常大于在第二压缩机中混入制冷剂而向外部排出的油的量。换而言之,第一压缩机中的油使用量比第二压缩机中的油使用量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油优先返回第一压缩机,由此能够获取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之间的油量的平衡。
根据本发明,第一分支出口管与入口管所成的角度为钝角或180°,第二分支出口管与入口管所成的角度为锐角。根据这样的结构,液相的油容易流向第一分支出口管。也就是说,向第一压缩机的油返回量大于向第二压缩机的油返回量。其结果是,能够在第一压缩机及第二压缩机各自中始终保持适当量的油。尤其是,在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的第一及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应用本发明时,可获得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4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