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聚合物体系的粘合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13977.7 | 申请日: | 201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 发明(设计)人: | D·卡斯珀;T·莫勒;G·霍夫曼;K·霍夫曼;A·斯温;C·雅库布;M·C·巴尔博扎德热苏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汉高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8/50 | 分类号: | C08F8/50;C08L23/10;C09J123/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于辉 |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聚合物 体系 粘合剂 | ||
1.一种粘合剂,其含有至少一种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通 过降低至少一种聚合物共混物起始材料的熔融粘度的方法而获得,其中所 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剪应力下,在高于至少一种聚合物共混物起始原 料的软化点的温度下,用至少一种自由基供体处理所述至少一种聚合物共 混物起始原料,所述聚合物共混物起始原料由以下物质构成:
a)选自乙烯-丙烯橡胶和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的弹性橡胶 或弹性橡胶的共混物,和
b)半结晶烯烃聚合物或半结晶烯烃聚合物的共混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聚合物共混物 起始原料的熔融粘度降低,直到获得的聚合物体系的熔融粘度(在200℃) 小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起始原料的初始熔融粘度(在200℃)的50%。
3.如权利要求1和/或2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自由基供体选自 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和/或过氧化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共混 物起始原料在200℃的初始熔融粘度为至少300,000mPas。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 在200℃的熔融粘度为3,000~1,000,000mPas。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 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得到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5.0。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 根据EN ISO 527-3测定的断裂伸长率为至少50%。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 根据EN ISO 527-3测定的拉伸断裂强度为至少2.5MPa。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系 根据DSC测定得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5℃。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 系根据DSC测定得到的熔化热为30~90J/g。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聚合物体 系根据DSC测定得到的峰值熔点(Tm)为125℃~165℃。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弹性橡胶 含有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所述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包含至少40重量%的 乙烯。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弹性橡胶 含有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所述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包含15~50重量%的 丙烯。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弹性橡胶 含有用功能单体改性的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所述功能单体选自羧酸基团、 酸酐基团、羟基、醚基团、伯胺基团、仲胺基团、叔胺基团和酯基团。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弹性橡胶 含有40~80重量%的乙烯、15~50重量%的丙烯和2~15重量%的二烯的三 元共聚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三元共聚物含有20~45 重量%的丙烯。
17.如权利要求15和/或16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二烯选自1,4- 己二烯、降冰片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丁二烯和异戊二烯。
18.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弹性橡胶 含有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所述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包含小于35重量%的 乙烯。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体系,其中所述半结晶烯 烃聚合物是1~35wt.-%的乙烯和65~99wt.-%的选自C3-C20α-烯烃的至少一 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汉高公司,未经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汉高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9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