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中继站和无线中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450.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蜷川贵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08 | 分类号: | H04B7/208;H04W16/26;H04W72/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潘剑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中继站 中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中继通信的无线 中继站和无线中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广泛地使用无线中继站,该无线中继站在无线基站和无 线终端之间中继通信,以在来自无线基站的信号难以到达的室内区域 等中实现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这种无线中继站包括:第一收发机单元,用于将信号发送至无线 基站并从无线基站接收信号(以下称为第一信号),以及第二收发机单 元,用于将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并从无线终端接收信号(以下称为第 二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67386([摘要]等)。
发明内容
然而,例如,如果第一信号的频带(以下称为第一频带)和第二 信号的频带(以下称为第二频带)彼此相邻,则在无线中继站中,来 自第二收发机单元的第二信号被第一收发机单元接收为干扰信号,而 来自第一收发机单元的第一信号被第二收发机单元接收为干扰信号。
结果,存在第一收发机单元和第二收发机单元受到彼此干扰的影 响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中继站和一种无线中继方法, 可以使第一收发机单元和第二收发机单元较少地受到彼此干扰的影 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根据本发明的特征, 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站,被配置为: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中继 通信,所述无线中继站包括:第一收发机单元,被配置为向无线基站 发送使用了第一频带的第一信号,以及从无线基站接收使用了第一频 带的第一信号;第二收发机单元,被配置为向无线终端发送使用了第 二频带的第二信号,以及从无线终端接收使用了第二频带的第二信号; 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收发机单元和第二收发机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单元包括:频率移位器,被配置为对第二频带进行移 位,在接收到来自第二收发机单元的第二信号时,第一收发机单元测 量第二信号在第一频带中的信号电平,以及控制器调整频率移位器中 第二频带的移位量,从而降低第一收发机单元测量到的信号电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 信操作的时序图。
图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站中生成的干 扰的功率条件的图示。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站的配置的框 图。
图5是示出了典型的相位调制信号的频谱的图示。
图6是示出了OFDM系统的频谱的图示。
图7是示出了在生成干扰时OFDM相邻信道的频谱的图示。
图8是示出了正交状态下OFDM相邻信道的频谱的图示。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站的操作示例的 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站的配置的框 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站的操作示例 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 其它实施例。注意,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符号表 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部分。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给出了关于以下的描述:(1)无线通信系统的 概要,(2)无线中继站的配置,(3)干扰降低处理,以及(4)无线中 继站的操作流程。
(1)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图。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中继站10A、无线基站BS、 以及无线终端MS。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基于WiMAX(IEEE802.16) 的配置。更具体地,无线通信系统1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A)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