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界面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中监测单体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218.0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J·肖韦尔;J·奥斯比;W·巴尔特莱特;S·史蒂芬森;J·汉森;J·布拉德利;W·莱瑟伍德;R·帕拉德卡;T·霍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4/24 | 分类号: | C08G64/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任永利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 聚碳酸酯 生产工艺 监测 单体 浓度 方法 | ||
交叉引用陈述
本申请要求2009年3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162,701号 的权益,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界面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中在线测量单体浓度、特别 是双酚A的改进方法。其中,为了改进工艺控制、特别是(但不限于) 控制碳酸酯聚合物分子量,通过振动光谱法获得测量结果。
发明背景
在实施界面聚合以生产聚碳酸酯的过程中,将二元酚和酚链终止 剂的混合物在界面反应条件下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光气化。二元酚作为 碱金属盐存在于水相中,且光气溶解于有机相中。链生长反应由诸如 叔胺的偶联催化剂强有力地加速。聚碳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通常通过 反应混合物中存在的诸如单酚的链终止剂的量来控制。链生长反应在 所有反应性端基(例如氯甲酸酯端基)已经反应之后完成。在聚合步 骤完成之后,使包括聚碳酸酯聚合物的有机相与水相分离且分离出聚 碳酸酯聚合物。
聚合物分子量是影响聚碳酸酯聚合物性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增加,聚碳酸酯聚合物的机械性质改进。例如,聚 合物的拉伸强度、抗冲击性、延伸性和其它物理性质都随聚合物分子 量增加而改进。然而,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增加,熔体粘度也显著增加。 当熔体粘度变得太高时,熔融加工聚合物变得困难或几乎不可能。
非常希望确保聚碳酸酯聚合物生产工艺中一致的聚碳酸酯聚合物 品质。例如,如果聚碳酸酯聚合物分子量和/或其分子量分布落入所要 和/或目标范围之外,则可能生成不可接受量的不能使用(有时称为超 出规格或低级)的聚碳酸酯。使低级聚碳酸酯的量最少化提供给制造 商以及最终用户许多益处,仅举几个例子:较佳产品、更加成本有效 的工艺、较少浪费、较低能量消耗等。
在界面工艺中生成的聚碳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取决于光气化可利 用的二元酚的量和链终止剂的量等。已经发现,在用于生产聚碳酸酯 聚合物的界面聚合工艺中,最佳pH值为8.0-10.2,参见USP 5,380,814。 此外,确定在这类条件下,不是所有的二羟基化合物都可用于与光气 的反应。存在可溶于水的一些二元酚(其不以双酚盐的形式存在)。 此外,变化量的二元酚保持处于固态,例如由于搅拌不充分和/或因为 这类固态二元酚本身可附着到反应器的上部且保持未反应。保持固态 的量既不一致又不可以预测。因此,从进料槽中进料到反应器的二元 酚的量(因此,所得的二元酚与终止剂的比率)与实际经工艺物流传 送到聚合反应器中的二元酚的量(产生二元酚盐与终止剂的实际比率, 其决定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不同。该比率的起伏导致聚碳酸酯聚合物 分子量不合需要地改变,产生具有不可接受性质的低级材料和负面的 生产成本后果。
因此,将非常需要可靠且迅速地监测并控制在界面工艺中影响聚 碳酸酯分子量的所选择的参数的方法以确保一致的产品品质和高产 量。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通过在生产聚碳酸酯聚合物的界面工艺中使用振动光 谱法、优选近红外(NIR)光谱法在线监测以测定一种或多种反应组分 的浓度、特别是二元酚盐和/或氢氧根浓度的这种方法。所述浓度的测 定用以在线实施、实时工艺控制一种或多种反应物的进料速率,从而 控制聚碳酸酯聚合物分子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控制在界面聚碳酸酯聚合工艺中二元酚盐与链 终止剂的比率的方法,其通过在用以生成直链或支链聚碳酸酯聚合物 的界面聚碳酸酯聚合工艺中在使水性二元酚盐溶液与碳酸酯前体(优 选光气)和链终止剂(优选苯酚、对异丙苯基苯酚或叔丁基苯酚)反 应之前测量二元酚盐(优选双酚A)、氢氧根(优选苛性碱)或二者在 所述溶液中的浓度进行,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设定二元酚与链终止剂的比率的目标范围;
ii以特定且独立的进料速率向所述溶液中引入二元酚和碱;
iii设定二元酚盐和/或氢氧根在所述溶液中的目标浓度范围;
iv以特定且独立的进料速率向聚合反应器中引入所述溶液、所述 碳酸酯前体和所述链终止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未经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决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系统
- 下一篇:联合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