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玻璃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0555.4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常叶淳一;米山未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Q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在表面实施有银印刷的玻璃粘接端子的带端子的玻璃。
背景技术
例如,对车辆用窗玻璃而言,在表面实施有银印刷,在该银印刷上粘接有用于供电的端子。这样的银印刷用作天线,经由端子与车内的收音机或电视连接。进而,银印刷发挥导通用于除去玻璃的雾珠的热线的作用(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图11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带端子的玻璃。参照图11时,端子100由在上面涂布有导电膜101的玻璃板102的上方经由焊锡103、104接合的脚部105、106和在配置于脚部106的前端的支承部107构成。从与支承部107接合的接合部108的前端向例如电源等设置于车内的机器延伸出引线109。
根据该端子100的端子构造,通过扩大焊锡103、104的接合面积,从而确保高接触强度。但是,近年来,从改善环境性的方面考虑,期望极力控制使用包含铅的焊锡。
图12表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端子构造。参照图12时,T字型端子110在轴杆的前端部配置有阴型端子部111,经由粘接剂112及焊锡113与玻璃接合。
根据该T字型端子110,通过与焊锡113一起使用粘接剂112,可以减少焊锡113的使用量。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为了补充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也需要使用焊锡。
使用没有使用铅的焊锡时,与含铅焊锡相比,熔解温度变高且凝固时产生的应力变高,因此,玻璃的负荷增大。无铅焊锡和含铅焊锡相比,硬度高,因此不耐冲击。
另外,在近年的设计中很多的情况下,用于汽车窗用的端子搭载于车内侧且被内装材料覆盖。内装材料内的空间有限,必须在其空间内配置端子。需要制成可不改变布局且不改变与车辆侧连接器的连接条件而使用的无铅端子。
另外,在银印刷表面粘接直接粘接剂的情况下,缺乏粘接强度的长期可靠性。期望提供一种不使用焊锡而粘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的玻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957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21093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不使用焊锡而粘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的玻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带端子的玻璃,其具备玻璃、在所述玻璃的表面实施的银印刷和对实施有所述银印刷的所述玻璃粘接的端子,上述端子包括与电气零件连接的端子部和支承该端子部并形成有朝向所述银印刷弯曲的弯曲部的基部,所述基部使用比所述端子部薄的材料,所述基部利用粘接剂与上述玻璃粘接以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银印刷的上面接触。
优选所述粘接剂配置于切除了延伸的图案的一部分的非印刷部,所述端子利用所述非印刷部粘接在上述玻璃上,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银印刷的上面接触。
优选所述弯曲部具有与所述银印刷的上面接触的多个触点。
优选所述弯曲部具有形成为截面圆弧状的前端部。
优选所述端子具有25mm以下的高度。
优选所述端子具有15mm以下的宽度。
优选所述端子具有50mm以下的长度。
优选所述粘接剂在室温进行固化。
优选所述基部在至少一处设有贯通孔,经由该贯通孔使所述基部夹入所述粘接剂。
优选所述基部具有0.1mm~0.6mm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带端子的玻璃,具备玻璃、在所述玻璃的表面实施的银印刷和对实施有所述银印刷的所述玻璃粘接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与电气零件连接的端子部和支承该端子部并形成有朝向所述银印刷弯曲的弯曲部的基部,所述基部使用比所述端子部薄的材料,所述基部利用粘接剂与所述玻璃粘接以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银印刷的上面接触,所述端子粘接在上述银印刷的上面,所述银印刷的粘接面预先通过底涂进行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可以提供搭载有所述带端子的玻璃的车辆。
发明效果
端子具有朝向银印刷弯曲的弯曲部。通过弯曲端子,制成弹簧构造,端子被向银印刷相接的方向施力。由此,可以补充仅用粘接剂容易不足的接触强度,可以得到充分的接触强度。
基部比端子部薄。通过使基部比端子部薄,可以抑制基部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端子的剥离,同时,可以使端子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0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