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惯性增强的锁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9612.7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3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凯文·K·马格特;马克·C·塔拉布洛斯;查尔斯·W·弗里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E05B5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佳;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增强 锁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定系统。更具体地,它涉及电池,其采用双钩锁定系统以便牢固地将电池固定到电子设备的壳体。
背景技术
诸如双向无线电装置和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需要便携式的电源,诸如电池。电池可被方便地附着到电子设备的壳体并且使得通过常规连接器进行电接触。为了便于电池的替换,已经设计了机构来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断开耗尽的电池并且用刚充电的电池替换它。通常,可拆卸的电池通过某种类型的锁定机构被牢固地附接于电子设备。通常,锁定机构被集成到电池壳体内。
尽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电池牢固地紧固到电子设备,但是通常需要电池壳体闩锁来执行多个任务。例如,闩锁被用于确保电池和电子设备之间的滑配合(snug fit)。此外,电池常常承担为整个设备配件提供掉落保护的责任。与闩锁设计优化相关联的困难由于经常对抗设计要求而变得严重。例如,尽管闩锁应当被设计成提供电池配件和设备壳体之间的滑配合(即防止产品掉落时的脱离),但是用户必须能够用最小的努力来接合和脱离电池壳体。
常常在成本和制造约束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不断地尝试改进闩锁设计,以满足这些前述的需求。将会期望有一种闩锁机构,该机构在产品掉落时防止脱离并且提供了电池配件和设备壳体之间的滑配合。
附图说明
可参考以下附图和描述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图形中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的,而是重点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由电子设备接纳的电池的前立体图。
图2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电子设备和电池的后立体图。
图3A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由图2的电子设备形成的主腔的放大后立体图。
图3B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2的电池连接的第一闩锁的放大图。
图4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的电池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5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4的电池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6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掉落事件期间在图1的电池的闩锁上的力的受力图。
图7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掉落事件期间在图1的电池的闩锁上的力。
图8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掉落事件期间在图1的电池的闩锁上的力。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使用具有电池壳体和从电池壳体延伸来的第一闩锁的电池,其中第一闩锁具有臂和钩,钩形成尖端和底座(形成向内部凸出的凹槽),并且通过将尖端配置成延伸到闩锁腔内和将凹槽配置为与突出部接合,可提供在电子设备掉落时电池从电子设备的脱离并且可提供电池和电子设备之间的滑配合。
现在参考图1和2,示出了在电子设备130的主腔134内接纳电池100的电子设备130。优选地,电子设备130包括电池100。电池100包括由电池壳体110围绕的电力保持部102以及从电池壳体110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闩锁160、190。电力保持部102存储能量并且包括诸如以下的这些东西:燃料电池、化学蓄电池单元、电容器、以及可存储能量或电荷的任何设备。
电池100还包括与电力保持部102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接触件118、120。电力保持部102向第一和第二接触件118、120提供电流。第一和第二接触件118、120允许电流从电池100的电力保持部102流经壳体110,并且流向电子设备130。接触件118、120可通过电池壳体110接近,并且优选地从电池壳体110延伸或者凹进在电池壳体110内,并且更优选地通过电池壳体110被暴露。接触件118、120优选地用传导材料形成,诸如金属,包括铜、黄铜、钢和铝。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118形成正电池端子并且第二电接触件120形成负电池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未经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9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