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充电电池、该电池用电极、该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09555.2 | 申请日: | 201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6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昭利;筱崎健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134;H01M4/38;H01M4/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充电电池 电池 用电 电极 铜箔 | ||
1.一种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用电解铜箔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400N/mm2,拉伸大于等于4.5%而小于13%,形成能以电化学方式或化学方式吸储/放出锂的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1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电解铜箔的表面是利用镀敷法、气相沉积法、蚀刻法、或研磨法进行了粗面化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电解铜箔的表面是利用镀敷法、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粒子形成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电解铜箔的表面是利用镀敷法、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粒子形成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电解铜箔的表面是由利用铜的烧焦镀来形成的粉粒状的铜镀层、以及在所述粉粒状铜镀层上实施不损坏该粉粒状铜镀层的凹凸形状的致密的镀铜(包覆镀)而获得的铜镀层所形成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极用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电解铜箔的表面是由利用铜的烧焦镀来形成的粉粒状的铜镀层、以及在所述粉粒状铜镀层上实施不损坏该粉粒状铜镀层的凹凸形状的致密的镀铜(包覆镀)而获得的铜镀层所形成的表面。
7.一种锂离子充电电池用电极,所述锂离子充电电池用电极是集电体上形成有能以电化学方式或化学方式吸储/放出锂的活性物质层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体由电解铜箔所形成,所述电解铜箔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400N/mm2,拉伸大于等于4.5%而小于13%,且形成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1μ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物质层的主要成分是硅、锗、或锡。
9.一种锂离子充电电池,所述锂离子充电电池具有将能以电化学方式或化学方式吸储/放出锂的活性物质层堆积于集电体上而形成的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体由电解铜箔所形成,所述电解铜箔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400N/mm2,拉伸大于等于4.5%而小于13%,且形成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1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95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