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8248.2 | 申请日: | 201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荒川阳一郎;永田浩一郎;荒尾祐介;青柳滋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变换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具备:
脉冲宽度调制单元,通过比较三相电压指令和三角波载波信号,将电压指令变换成PWM脉冲;
电力变换器,基于所述PWM脉冲驱动开关元件,在直流电压与三相交流电压之间进行电力变换;
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流经所述电力变换器的主电路的直流母线的脉冲状电流;和
电压指令修正单元,在将所述三相电压指令的瞬时值按其大小顺序排列的情况下,在将最大的相设为最大相、第二大的相设为中间相、第三大的相设为最小相时,以最大相和中间相的线间电压以及中间相和最小相的线间电压的2个线间电压分别在规定值以上的方式,修正所述最大相和最小相的电压指令,其中,
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的电压指令修正单元,在规定条件下,不仅修正所述最大相和/或最小相的电压指令,还修正所述中间相的电压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规定条件设定为:在修正所述最大相或最小相的电压指令值时,在修正后的最大相电压指令或修正后的最小相电压指令的任何一个达到电压指令值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且所述2个线间电压之一无法确保在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以需要修正量的不足部分来修正中间相。
3.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具备:
脉冲宽度调制单元,通过比较三相电压指令和三角波载波信号,将电压指令变换成PWM脉冲;
电力变换器,基于所述PWM脉冲驱动开关元件,在直流电压与三相交流电压之间进行电力变换;
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流经所述电力变换器的主电路的直流母线的脉冲状电流;和
电压指令修正单元,在将所述三相电压指令的瞬时值按其大小顺序排列的情况下,在将最大的相设为最大相、第二大的相设为中间相、第三大的相设为最小相时,以最大相和中间相的线间电压以及中间相和最小相的线间电压的2个线间电压分别在规定值以上的方式,修正所述最大相和最小相的电压指令,其中,
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设定为:在修正所述最大相或最小相的电压指令值时,按固定比例削减电压修正值的绝对值较大一方的修正量,以被削减的修正量来修正中间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指令修正单元确保的线间电压值的所述规定值设为:为了确保流经所述直流母线的所述脉冲状电流的流通时间在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直流母线的电流所需的时间以上而需要的电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指令修正单元确保的线间电压的所述规定值设为:为了确保流经所述直流母线的所述脉冲状电流的流通时间在采样保持时间和振铃噪声期间的合计时间以上所需要的电压值,该采样保持时间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直流母线的电流,该振铃噪声持续时间是因所述电力变换器的开关元件引起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电压指令修正单元将所述三角波载波信号的半周期作为单位周期来修正所述电压指令,使得所述单位周期的整数倍的期间中的所述电压指令的修正量的平均值为零或大致为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压指令的修正量的平均为零或大致为零的期间设定成所述单位周期的奇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压指令的修正量的平均为零或大致为零的期间设定成所述单位周期的奇数倍,并且在相当于其中心的单位周期检测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单元是停止三相内的任意一相的开关动作并驱动剩余二相的开关元件的二相调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变换装置还具备载波频率切换单元,该载波频率切换单元在所述电压指令的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比所述规定值的2倍小时,降低所述三角波载波信号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82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