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漆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7920.6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裕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75/00 | 分类号: | C09D175/00;C08G18/65;C09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漆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聚氨酯-脲树脂的底漆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由塑料等构成的成型品用的底漆,已知有由有机二异氰酸酯、高分子二醇、胺系增链剂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脲树脂的溶液构成的底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与由聚氨酯树脂的溶液构成的底漆相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底漆的耐水性和耐热性良好,同时,由于与酰胺键类似的脲键而对由尼龙构成的成型品(被粘物)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29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法的问题
例如,应用于汽车相关部件的由底漆形成的涂膜有时会与溶剂、汽油等接触,因此,要求涂膜具有耐溶剂性。
然而,由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底漆形成的涂膜不具有充分的耐溶剂性(例如针对汽油与醇的混合物的耐腐蚀性),或直至表现充分的耐溶剂性为止需要长时间(例如120小时左右的熟化时间)。
另外,对于应用于汽车相关部件等的由底漆形成的涂膜,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湿热性。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漆组合物,其可以对由尼龙等塑料构成的被粘物发挥充分的粘接性,即使熟化时间短也可以形成耐溶剂性优异的涂膜。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漆组合物,其可以形成耐湿热性优异的涂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底漆组合物含有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和有机溶剂(B),所述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是通过使(A 1)有机多异氰酸酯、和(A2)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的高分子多元醇、和(A3)由含羟基二胺构成的增链剂反应而得到的,其在分子侧链上具有来源于所述增链剂的羟基,官能度为5~20,数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
对于本发明的底漆组合物,下述实施方式是优选的。
(1)所述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的官能度为8.5~18.5,尤其为8.5~17。
(2)所述高分子多元醇是非结晶性多元醇。
(3)所述高分子多元醇是使不具有侧链的两种以上的低分子多元醇与直链脂肪族多元羧酸反应而得到的非结晶性多元醇。
(4)所述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的分子末端被由含羟基单胺构成的封端剂封闭。
(5)所述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是如下得到的:使所述有机多异氰酸酯与所述高分子多元醇反应来制备异氰酸酯基末端聚氨酯预聚物,使所得异氰酸酯基末端聚氨酯预聚物与所述含羟基二胺和所述含羟基单胺反应。
(6)所述多官能聚氨酯-脲树脂(A)的浓度为5~15质量%,所述有机溶剂(B)由沸点低于130℃的有机溶剂(B1)和沸点为130~180℃的脂肪族系溶剂(B2)构成,不含有沸点超过180℃的有机溶剂,(B1)∶(B2)=95~50∶5~50(质量比)。
(7)其为单组分固化性的底漆组合物,所述底漆层组合物用于形成在其上涂布以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底漆层。
(8)其是以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成分的双组分固化性的底漆组合物。
(9)其为通过喷涂被涂布在被粘物上的底漆组合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底漆组合物,可以形成对由尼龙等塑料构成的被粘物发挥充分的粘接性的涂膜(底漆层),同时,即使熟化时间短也可以形成耐溶剂性优异的涂膜。
另外,根据上述(6)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底漆组合物,可以形成耐湿热性优异的涂膜(底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底漆组合物的树脂成分的聚氨酯-脲树脂是通过使(A 1)有机多异氰酸酯、和(A2)高分子多元醇、和(A3)由含羟基二胺构成的增链剂反应而得到的。
<(A1)有机多异氰酸酯>
对用于得到聚氨酯-脲树脂的有机多异氰酸酯没有特别限定,从可以形成耐候性良好的涂膜的观点出发,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是优选的,考虑到涂膜的粘接性,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是优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7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