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7309.3 | 申请日: | 201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6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坂井信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血栓 捕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成为脑梗塞、心肌梗塞等血栓症的原因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并除去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所述血栓症的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血栓溶解剂的药物治疗之外,已知采用导管(catheter)等医疗器具的机械性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套管(导管)中收纳芯线和壳体组件的机械性的血块处理设备。并且,使该套管在血管内前进并送到存在血栓的位置,在使壳体组件从该套管的前端突出并形成为线圈状后,拉拔该壳体组件,由此机械性地除去附着于血管壁的血栓。
此外,在以下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长条的线主体、设于该线主体的前端侧的线圈状的异物捕捉部以及操作线的血管内异物除去用线。
并且,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利用导管将该线主体送入到血管内的异物所在的位置,并利用该前端的异物捕捉部和操作线捕捉、除去该异物。
此外,在以下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长条的轴的栓塞摘出装置,所述轴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并且,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由导管将该线主体送入到血管内的凝血块所在的位置,并从该前端送出,由此,使该前端的撑杆向三维方向扩张,然后,利用该撑杆将所述凝血块摘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87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16512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这些现有的血栓去除工具均是使金属线呈线圈状或者向三维方向鼓起并利用该金属线缠住并取下血栓,或者刮落血栓。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如下课题:呈线圈状或者向三维方向鼓起的金属线在缠住并取下血栓时等,向拉拔方向或者突出方向被压溃,从而难以有效地捕获附着在血管壁的血栓等栓塞物。此外,由于这些血栓去除工具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可能导致不进行期望的动作等意外的麻烦。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能够可靠地捕获并除去附着于血管壁的血栓等栓塞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具备:导管,所述导管通过血管内;线主体,所述线主体被插入该导管内且从该导管的前端出没自如;以及血栓捕获部,所述血栓捕获部设于该线主体的前端部侧,该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血栓捕获部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线主体的前端部;可动部,所述可动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所述线主体的比该固定部靠后端侧的位置;弹性线圈体,所述弹性线圈体架设在该可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及止动件,所述止动件被固定在所述线主体的所述可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以限制所述可动部的移动。
此外,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弹性线圈体通过在所述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架设一根或者多根超弹性细线而形成,所述超弹性细线被施力形成为以所述线主体为轴的线圈形状。
此外,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血管内的血栓捕获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中,所述弹性线圈体被施力形成为朝向所述线主体的前端缩径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当线主体从插入血管内的导管前端突出时,该线主体前端的血栓捕获部露出,弹性线圈体出现。
此时,与该弹性线圈体的一端连接的可动部因止动件而无法进一步向线主体的前端、即固定部侧移动,因此,即使对该弹性线圈体向线主体前端的固定部方向施加力,该弹性线圈体也不会被压溃,能够维持预定的线圈形状。
由此,能够利用该弹性线圈体可靠地缠住并取下附着于血管壁的血栓等栓塞物而将其捕获并除去。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由于弹性线圈体通过在所述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架设一根或者多根超弹性细线而成,所述超弹性细线被施力形成为以所述线主体为轴的线圈形状,因此,能够将所述弹性线圈体容易地收纳于导管内,并且在所述弹性线圈体从导管前端突出后,能够借助其弹力变形为预定的线圈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该弹性线圈体到达血管内的作为目标的血栓的位置,并且能够在到达后可靠地缠住并取下附着在该血管壁的血栓等栓塞物而将其捕获并除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返有限公司,未经维尔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73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冷库库板吊顶结构
- 下一篇: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及塔架的承重基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