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dFeBGa磁体和NdFeBGa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6506.3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岸本秀史;庄司哲也;佐久间纪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H01F4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dfebga 磁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NdFeBGa磁体和NdFeBGa磁体材料的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制备在不添加大量如Dy、Tb或Co的稀有金属的情况下,具有高矫顽力的NdFeB磁体及用于NdFeB磁体的NdFeBGa磁体材料的方法。
2.相关技术说明
磁性材料被大致分为两类: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硬磁材料要求具有高矫顽力,而软磁材料即使其矫顽力较低,但要求具有高的最大磁化强度。典型的硬磁材料的矫顽力是涉及磁体稳定性的特征,当矫顽力较高时,磁体可在更高温度下使用,且具有较长寿命。
已知,NdFeB磁体是一种硬磁材料的磁体。已知NdFeB磁体可包含微细组织。还已知具有高矫顽力的含微细组织的急冷带材可以在温度特征和高温矫顽力方面进行改进。然而,当NdFeB磁体烧结以形成块体时,其矫顽力降低。因此,提出了各种改善NdFeB磁体的性能,诸如矫顽力的建议。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52107(JP-A-2000-252107)记载了一种半硬磁材料,其用组成式Fe100-x-yBxRyMz表示(其中Fe表示铁,B表示硼,R表示选自La、Ce、Pr、Nd和Sm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稀土元素,M表示选自Al、Si、Ti、V、Cr、Mn、Ni、Cu、Zn、Ga、Zr、Nb、Mo、Ag、Hf、Ta、W、Pt、Au和Pb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组成式中的x、y和z分别满足7原子%≤x<15原子%,0.5原子%≤y≤4原子%,和0.1原子%≤z≤7原子%的关系,且其包含具有100nm或更小的平均晶粒尺寸的作为组成相的a-Fe微晶。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公开了一种半硬材料,该材料的矫顽力低于作为硬磁材料的NdFeB磁体矫顽力的10%。
除此之外,PCT国际申请2002-030595(JP-A1-2002-030595)的国内再公开记载了一种制备纳米复合永磁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具有由通式Fe100-x-y-zRxQyMz表示的组成的合金熔体(其中R表示Pr、Nd、Dy和Tb中的至少一种,Q表示B和C的至少一种,M表示Co、Al、Si、Ti、V、Cr、Mn、Ni、Cu、Ga、Zr、Nb、Mo、Ag、Pt、Au和Pb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y和z分别满足1原子%≤x<6原子%、15原子%≤y≤30原子%和0原子%≤z≤7原子%的关系);利用冷却的辊通过带坯连铸法将合金熔体急冷形成薄带状合金;将薄带状合金进行热处理。
然而,现有技术要求添加大量稀有金属,如Dy、Tb或Co,否则不能生产通过烧结形成为块体之后具有高温矫顽力的NdFeB磁体。
发明概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添加大量如Dy、Tb或Co的稀有金属的情况下,制备即使在通过烧结形成为块体后仍具有高温矫顽力的NdFeB磁体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制备NdFeBGa磁体的方法,其包括形成由Nd-Fe-B-Ga合金构成的急冷带材;和使急冷带材经受加压烧结以便获得烧结体。
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中,Nd-Fe-B-Ga合金可具有由通式NdFeBGaA表示的组成,A可为表示原子百分数的数值,且可以是1~3。
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中,Nd-Fe-B-Ga合金可具有由通式NdyFe100-x-y-zBzGaX表示的组成,其中x、y和z可以是表示原子百分数的数值,x可以是1~3,y可以是大于12的数值,和z为大于6的数值。
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中,y可以是24或更小,z可以是12或更小,以及y可以是14或更大,且z可以是7或更大。
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中,Nd-Fe-B-Ga合金可以具有由通式Nd15Fe77B7Ga1表示的组成。
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中,使急冷带材经受加压烧结可以通过使急冷带材经受电流加热来进行,可包括在烧结过程中的接触压力为10至1000MPa、温度为550℃或更高和600℃或更低、真空度为10-2MPa或更小的条件下使急冷带材经受电流加热5至10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水缬草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低频无极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