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亮度增强膜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6107.7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金演秀;曹德载;金辰洙;金棹炫;梁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津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胜有;王春伟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亮度 增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亮度增强膜,更具体而言,涉及其中在片材中存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纺纱芯的双折射海岛纱的亮度增强膜,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明显地增加亮度。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投影式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已经稳固了在电视领域中的市场,并且为平板显示技术的主流。还预期场发射显示器(FED)、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将根据其各自的特性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改进而取得市场份额。LCD目前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显示器、液晶电视、交通工具、航空器等。LCD占有平板市场的约80%,目前其全球销售强劲,且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需求快速增加。
常规LCD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液晶与电极基体布置在一对吸光光学膜之间。在LCD中,液晶通过电场而移动,因而具有随电场改变的光学状态,所述电场通过施加电压到两个电极而产生。该过程通过使储存信息的像素在特定方向上极化来显示图像。为此,LCD包括前光学膜和后光学膜来引发该极化。
LCD装置未必对背光所发射的光具有高使用效率。这是因为背光所发射的50%以上的光被后侧光学膜所吸收。因此,为了提高LCD装置中对背光光线的使用效率,在光学腔体与液晶组件之间插入亮度增强膜。
图1为示出常规亮度增强膜的光学原理的视图。
更具体而言,由光学腔体导向液晶组合件的光的P偏振光经由亮度增强膜传输到液晶组合件,而其S偏振光从亮度增强膜反射到光学腔体,由光学腔体的漫反射表面以其中光的偏振方向变为随机的状态进行反射,然后再次传输到亮度增强膜。因此,该S偏振光被转换成P偏振光,其可通过液晶组合件的偏光片,然后经由亮度增强膜传输到液晶组合件。
S偏振光相对于在亮度增强膜上的入射光的选择性反射以及P偏振光的透射通过各自的光学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来进行,根据堆叠的光学层的延伸和光学层的折射率变化决定每一光学层的光学厚度,其状态为其中具有各向异性折射率的平板光学层和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的平板光学层交替地堆叠多次。
也就是说,入射在该亮度增强膜上的光在穿过接收性光学层的同时经历S偏振光的反射和P偏振光的透射。因此,仅有入射偏振光的P偏振光被传输到液晶组合件。同时,反射的S偏振光自光学腔体的漫反射表面以如上所述其偏振状态变为随机的状态被反射,然后再次传输到亮度增强膜。因此,可以降低由光源所产生的光损失和功率的浪费。
但是,这种常规亮度增强膜通过交替地堆叠平板形各向同性光学层和平板形各向异性光学层来制造,所述光学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并在堆叠结构上进行延伸工艺使得堆叠层具有各自光学层的光学厚度和折射率,这可对于入射偏振光的选择性反射和透射进行优化。因此,该制造工艺的缺点在于,亮度增强膜的制造复杂。特别地,由于亮度增强膜的各光学层具有平板形,因而P偏振光与S偏振光必须彼此分离来响应入射偏振光的入射角度的宽范围。因此,这种膜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堆叠有数目过度增加的光学层,因而不利地造成生产成本的指数性增加。此外,该结构不利地造成光学损失,并因而造成光学性能的劣化。
因此,为解决堆叠型亮度增强膜的前述问题,曾提出一种将双折射纤维结合到片材中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制造成本低且易于制造,这是由于当使用一般的双折射纤维时,亮度增强膜并非制造成堆叠结构,但其缺点在于不能够改善亮度到所需的程度,因此不适合应用于工业领域来代替常规的堆叠型亮度增强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双折射海岛纱的亮度增强膜以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亮度增强膜设计为防止岛部的聚集,并因而使得光学调制效率最大化。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亮度增强膜来实现,所 述亮度增强膜包含:片材;和布置在该片材中的双折射海岛纱,其中海岛纱包括基于两个或更多个纺纱芯而成组的岛部。
纺纱芯可以包括一个布置在双折射海岛纱的中心的标准纺纱芯,和基于标准纺纱芯布置的多个周边纺纱芯。优选地,标准纺纱芯与周边纺纱芯之间的距离可以基本相等,并且周边纺纱芯可彼此相隔均一的距离。
周边纺纱芯的数目可为3到20个,更优选数目为6到10个。
针对一个标准纺纱芯或一个周边纺纱芯所布置的岛部数目可为10到300个。
所述岛部的总数可为50到1,500个,更优选500到1,500个,最优选1,000到1,5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津化学有限公司,未经熊津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面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