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吹风机及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06036.0 | 申请日: | 2010-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阿巴斯塔里;益川贵之;中村隆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曲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吹风机 空气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空气调节装置或类似物的离心式吹风机及具有这种吹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总的来说,离心式吹风机已广泛用作空气调节装置或类似物的吹风机,近年对于高性能化和低噪音化的要求已变得格外强烈,因此提出了通过提高叶轮形状来增强性能的方法(例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01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从节能的观点来说,需要增加吹风机的气流量以及减小驱动力(马达负荷)。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吹风机的驱动力的离心式吹风机。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吹风机,其具有叶轮和侧板,所述叶轮包括主板和多个叶片,所述侧板具有吸入口(suction port)和吹出口(blow-out port),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入口的高度表示为H、所述吹出口的高度表示为h、所述叶轮的直径表示为D且所述吸入口的直径表示为d时,满足0.5<h/H<0.8且0.78<d/D<0.84。
在该情况下,所述叶轮的直径D和所述吸入口的直径d可满足0.80<d/D<0.83。
根据该模拟,发现当满足0.5<h/H<0.8且0.78<d/D<0.84时,能够同时满足气流量Q(m3/s)的增加和马达负荷(瓦特)的减小。此外,更优选地,还发现,当在h/H=0.65且0.80<d/D<0.83的条件下设计吹风机时,能够进一步减小马达负荷(瓦特)。
所述吸入部的角度θ可大致等于90°。
侧板的第一曲线部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20mm<R1<27mm,而侧板的第二曲线部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85mm<R2<110mm,且优选满足90mm<R2<105mm。
根据该模拟,发现当吸入部的角度θ做成接近θ=90°、第一曲线部的曲率半径R1设定为20mm<R1<27mm、且第二曲线部的曲率半径R2设定为85mm<R2<110mm且优选为90mm<R2<105mm时,能够同时满足气流量Q(m3/s)的增加和马达负荷(瓦特)的减小。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0.5<h/H<0.8且0.78<d/D<0.84的条件下设计吹风机时,能够同时满足气流量Q(m3/s)的增加和马达负荷(瓦特)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室内机的装置主体的透视图。
图2是从下侧观察装置主体时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式吹风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II-II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吸入口/风扇直径比率、气流量和马达负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吸入口/风扇直径比率、气流量和马达负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侧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侧板的角度θ、气流量和马达负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曲率半径R1、气流量和马达负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示出曲率半径R2、气流量和马达负荷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一实施例的天花板内嵌入型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安装状态的图。在以下描述中,上、下、左、右等方向是指对应于安装状态的方向。
该室内机10构造成所谓的天花板盒型形式,其中装置主体20(壳体21)安装在房顶下并且外装面板100从天花板暴露出,更准确地说它构造成具有四个空气吹出口120的四向天花板盒型形式。
装置主体20具有构成其外壳的金属壳体21,并且在壳体21中安装有空气调节部件,例如离心式吹风机33(见图2)、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等。壳体21通过金属板的钣金加工而成,并且具有顶板部(顶板)21b和沿顶板部21b的外缘向下延伸的侧板部(侧板)21c,并且设计成使其整个下表面打开的盒状形状。
在壳体21的侧板部21c的外表面上的四个角部处设置有用于悬挂该装置主体20的悬挂扣钩28。悬挂扣钩28固定至房顶下的悬挂螺栓29,使得装置主体20受到支持使其悬挂。装置主体20可固定至以格子形状设置于天花板表面的保持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型炒饭用调味粉
- 下一篇:横拉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