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连接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05814.4 | 申请日: | 2010-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岛津秀人;桥口彻;田中幸贵;深山宪藏;伊崎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42;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连接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光电复合线缆与套圈的接线结构、与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连接器、用于对连接器和连接对象物(对方连接器或光学元件等)的连接进行中继的适配器在内的光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光电复合线缆与套圈的接线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公开。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接线方法是如下的方法。首先,将与套圈一体形成(或者分别准备)的筒状构件插入到光纤芯线与抗拉纤维之间。接着,以在套圈与筒状构件之间夹入抗拉纤维及外皮的方式对套圈进行紧固。由此,不使用粘接剂等就能够对光电复合线缆与套圈进行接线。
另外,作为用于与套圈连接的连接构件,已知有对开式套筒(具有切口部的套筒)。消除对开式套筒的问题点的技术在专利文献4至专利文献6中进行了公开。在上述文献中公开的连接构件都未设置切口部。并且,通过3点(面)来支承套圈。此外,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有专利文献4的改良技术。
作为与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连接器、用于将该连接器彼此连接的适配器的一例,在专利文献8中进行了公开。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套圈,该套圈保持光电复合线缆所包括的光纤素线并与光电复合线缆的金属导体连接。适配器由合成树脂形成。用于进行套圈的轴位置调整的导电性的连接构件镶嵌成形于该适配器。套圈彼此的电连接如下所述进行。首先,将两个连接器的套圈插入连接构件。接着,在套筒内使套圈的端面彼此接触。
另外,作为与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连接器、用于将该连接器彼此连接的适配器的另一例,在专利文献9及专利文献10中进行了公开。上述文献中公开的适配器设有导电性的连接构件。在导电性的连接构件中,将光连接器的导电性的套圈彼此的端面相互对接。由此,实现两个光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关于电连接器的带电插拔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0中进行了公开。公开的电连接器通过使用从连接器突出的突出长度不同的触头,而将连接的时刻按各触头错开。由此,应对带电插拔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1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6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847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1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9-20481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5-164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23420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昭62-19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昭62-19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实开平6-5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光电复合线缆的金属导体与导电性的套圈的电连接采用上述那样的紧固结构时,有时存在连接强度弱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和具有导电性的套圈的接线结构,通过确定并排除导致连接强度的降低的原因,而能够得到高的连接强度。
另外,专利文献4至专利文献7中的任一文献中公开的套筒的弹性系数都高,且在将套筒相对于套圈插入时可能会损伤套圈。并且,为了适当地保持套圈而要求高的精度,因此存在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套筒的光连接器装置,该套筒能够在不损伤套圈的情况下适当地保持套圈且成本低。
并且,作为将光纤素线保持于套圈的方法之一,存在使用粘接剂的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中,为了除去从套圈端面流出的粘接剂,通常过对套圈端面进行研磨。然而,在套圈表面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进行研磨时导电性消失,使研磨后的套圈端面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在两者之间可能无法得到良好的电连接。
此外,向专利文献1的适配器装入的套筒通常为导电性的套筒,因此存在有助于套圈之间电连接的可能性,但从镶嵌成形于适配器且处于在适配器中的移动、变形严格受限制的状态可知,套圈的轴调整为主要目的,例如即使在套圈的尺寸产生少许不均的情况等时,也无法保证套圈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在仅为导电性的构件彼此的连接时,存在接触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进而,若套圈使用导电性的构件,则由于套圈的前端从连接器的壳体突出,因此可能因异物附着而产生短路,或手指等的误接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可靠地实现套圈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的光连接器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手指或异物等接触套圈的前端部引起的短路等的光连接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5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型腔不垂直脱模产品的方法
- 下一篇:三爪式滚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