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04974.7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早濑修二;锹崎尚哉;河野充;山口能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4/00 | 分类号: | H01M14/00;H01L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万青;王珍仙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太阳能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具备透明基板、在该透明基板上配置的吸附染料的多孔半导体层、在该多孔半导体层的内部或与该透明基板相反的一侧的表面配置的导电性金属膜、与该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的导电性基板,在该导电性金属膜与该导电性基板之间具有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该导电性金属膜具有不规则形成的深孔状的多个贯通孔,且具有贯通该导电性金属膜且一端暴露于电解质、另一端与该多孔半导体层接合的多个多孔半导体粒子,该导电性金属膜与外部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金属膜的厚度为100n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半导体粒子为具有10~40nm的一次粒径的粒子的凝聚物,该凝聚物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00n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金属膜的材料为耐腐蚀性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性金属为从钨、钛和镍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它们的化合物。
6.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多孔半导体粒子和经加热或经溶剂洗涤能够除去的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的混合层形成在多孔半导体层上的混合层形成工序;
在该混合层的表面形成导电性金属膜的导电性金属膜形成工序;和
经加热或经溶剂洗涤使该微粒消失的微粒消失工序。
7.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导电性金属粒子、多孔半导体粒子和经加热或经溶剂洗涤能够除去的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的混合层形成在多孔半导体层上的混合层形成工序;和
经溶剂洗涤使该微粒消失的微粒消失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在所述导电性金属膜的表面形成与所述多孔半导体层不同的其它多孔半导体层的多孔半导体层层压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在所述导电性金属膜的表面形成与所述多孔半导体层不同的其它多孔半导体层的多孔半导体层层压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为具有以多面体的顶点为前端的多根支脚的微粒或针状微粒。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为具有以多面体的顶点为前端的多根支脚的微粒或针状微粒。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为具有以多面体的顶点为前端的多根支脚的微粒或针状微粒。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为具有以多面体的顶点为前端的多根支脚的微粒或针状微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未经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49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语音播报功能的超声波测距腰带
- 下一篇:多功能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