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件附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4943.1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R·齐恩纳;T·哈里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美国内***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件 接机 | ||
背景技术
诸如电子书阅读器(“eBook阅读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可以具有附接至它们的附件。一个实施例附件是为装置提供保护以及增强装置的鉴别和美感的盖。
附件可在各个位置以及利用各种机构附接至电子装置。确定附接的位置和方法的因素包括装置的形状因素、诸如按钮的用户接口的放置、附接端口的放置、界面外观以及装置的功能。例如,电子装置可使用围绕装置外壳的周边布置的按钮来接受用户输入。电子装置还可以具有端口以便沿着装置的边缘连接至外围设备或其它电子装置。
将诸如盖的附件附接至电子装置的现有方法可能妨碍用户接近围绕装置外壳的周边布置的按钮或者隐藏沿着边缘的附接端口的能力。此外,诸如使用粘合剂、缝合法等将附件附接至装置的方法使得装配复杂且使得从电子装置拆除盖不可行或不可实现。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阐述详细的说明。在图中,附图标记的最左侧数字表示附图标记首先出现的图。在不同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同的项。
图1是示出具有与电子装置的附件安装件的示例性附件的逐步啮合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附件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将示例性盖与电子书阅读器啮合的图的附件安装件。
图4示出了图1的附件安装件的第一钩件的立体图。
图5A示出了图4的第一钩件的俯视图。
图5B示出了图4的第一钩件的端视图。
图5C示出了图4的第一钩件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附件安装件的第二钩件的立体图。
图7A示出了图6的第二钩件的俯视图。
图7B示出了图6的第二钩件的端视图。
图7C示出了图6的第二钩件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附件安装件的前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钩件以及弹簧机构的布置。
图9示出了附件安装件的另一实现,其中钩件从附件安装件的主体大致正交地突出。
图10A示出了附件安装件的另一实现,其中压缩弹簧保持可移动钩件的啮合。
图10B示出了附件安装件的另一实现,其中延伸弹簧保持可移动钩件的啮合。
图11示出了附件安装件的另一实现,其中两个钩件与附件安装件的主体可移动地啮合。
图12示出了附件安装件的另一实现,其中两个钩件与附件安装件的主体固定地啮合,并且可移动掣子从主体延伸出以啮合电子装置上的孔。
图13示出了配置为使用图1的附件安装件的电子装置的一个实现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综述
如上所述,附件可附接至诸如e-book阅读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附件可以为保护电子装置、有助于鉴别电子装置、和/或提高电子装置的美感的盖。其它附件可包括阅读灯、电源、扩展坞(docking station)、附加存储器、用于防止偷窃的安装锁链、支架、表面安装件等。附接机构将附件与电子装置可移除地耦合。
公开了低轮廓附接机构。该附接机构提供电子装置和附件之间的正啮合,同时容许附件的免工具附接和拆卸。在附件为盖的情况下,附接机构还允许盖的附接容许盖平方打开或折叠到电子装置的下方,并且使对电子装置的与盖中的折叠件邻近的边缘上的周边安装的按钮或端口的妨碍最小化。
在一个实现中,附接机构包括第一钩件(或掣子臂)和第二钩件(或掣子臂),第一钩件和第二钩件与底座啮合。电子装置包括与钩件互补的诸如一个插槽或多个插槽的啮合特征件。在电子在中可存在诸如两个或多个啮合插槽的多个啮合特征件或诸如插槽或沟槽的单个啮合特征件。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第一钩件可以与底座的一部分可移动地啮合,使得布置在底座中的弹簧将第一钩件保持在正常闩锁的或啮合的状态下。该实现中的第二钩件与底座的在第一钩件的远侧的部分固定地啮合且弯曲。还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的钩件。
在一些实现中,附接机构还可以提供电气连接。例如,钩件可载有用于供电或发信号的电流。钩件可以为单个导体,提供单个电流路径,或者可以包含彼此绝缘的多个导体。例如,顶部导电层可通过绝缘体与底部导电层隔离开,形成两个导电路径。可选择地,非导电钩件或覆有绝缘体的钩件可以具有沿其布置的多个导电轨迹。
电子装置附接至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4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