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转换模块和热电转换模块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4606.2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广山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5/32 | 分类号: | H01L35/32;H01L3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毛立群;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转换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转换模块和热电转换模块组(Module Block)。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利用温度差进行发电的元件,已知将串联连接的n型和p型热电转换元件配置在基板上的热电转换模块。而且,为了获得高输出,有将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进一步串联连接的情况。作为能够进行这样的连接的热电转换模块,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基板的两端分别使用于与其它的模块的连接的电极板延伸的热电转换模块。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引线对热电转换模块彼此进行连接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8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52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当电极向基板外突出时,热电转换模块变得难以操作,进而在通过接合电极彼此而将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连接的情况下,由于主要是电极对来自外部的振动、热应力进行支承,所以难以使热电转换模块长时间稳定地进行工作。另一方面,使用引线连接热电转换模块是麻烦的。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操作、并且热电转换模块彼此的连接容易、并且能够使连接了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热电转换模块组稳定地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热电转换模块以及使用其的热电转换模块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模块,具备:具有相互相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基板;以及在基板的上表面上配置、并且电串联连接的多个热电转换元件。而且,使基板的一个端部的下表面比基板的另一个端部的下表面高,并且基板的一个端部的上表面比基板的另一个端部的上表面高,在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形成有贯通孔。此外,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中,与多个热电转换元件的一端电连接的一个端部电极层从上表面起通过贯通孔的内表面遍及到下表面中的贯通孔的周围而设置,在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中,与多个热电转换元件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另一个端部电极层在上表面中的贯通孔的周围设置。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模块组具有多个上述的热电转换模块,一个热电转换模块的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热电转换模块的基板的另一个端部重叠,通过贯通一个端部的贯通孔和另一个端部的贯通孔的固定构件,固定有各一对的基板。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间产生阶梯差,所以能够利用其使一个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基板的另一个端部容易地重叠,此外,通过像这样将基板彼此重叠并以固定构件贯通一对基板的各贯通孔,能够容易地密接固定2个基板,能够使一个端部电极层和另一个端部电极层可靠地接触,能够容易地使热电转换模块彼此电连接。此外,因为通过以固定构件贯通一对基板的贯通孔彼此来进行热电转换模块彼此的固定,所以不是电极主体而是将固定构件和基板作为主体来保持热电转换模块组的机械结构。因此,热电转换模块组的机械强度也高,与接合突出的电极彼此的情况相比,抑制振动、热应力导致的连结部的破损等。
在这里,优选在基板的下表面上,配置有具有与基板的贯通孔对应的贯通孔的散热器,固定构件进一步贯通所述散热器的贯通孔,对一对的基板和散热器进行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利用贯通孔也对散热器进行固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容易操作、并且抑制破损、并且热电转换模块彼此的连接容易的热电转换模块和利用其的热电转换模块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热电转换模块1的部分切断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向视图。
图3是使用了图1的热电转换模块1的热电转换模块组100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热电转换模块组10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热电转换模块1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热电转换模块1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热电转换模块1的第3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有,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或相当要素赋予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附图的尺寸比率并不一定与实际的尺寸比率一致。
(第1实施方式的热电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4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版滚筒自动分区抽真空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带绦纶表层的粘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