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测量与基于载波组的优化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03366.4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2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照钦;傅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正交 频分复用多 载波通信 系统 中的 测量 基于 载波 优化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如下优先权:编号为61/290,960,申请日为2009/12/30,名称为“Methods of Scanning in OFDMA Multi-Carrier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其主题于此一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揭露的多个实施例是有关于多载波(multi-carrier)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是有关于减少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的扫描(scanning)/测量(measurement)及报告(report)。
背景技术
在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中,5MHz~10MHz无线电带宽(bandwidth)通常使用最高100Mbps的峰值传输率(peak transmission rate)。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高的峰值传输率。举例而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Radio Communication Sector of ITU,ITU-R)要求在国际移动通信高级(IMT-Advanced)系统(例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4G通信系统)中使用1Gbps的峰值传输率。然而当前的传输技术很难实现100bps/Hz传输频谱利用率(transmission spectrum efficiency)。在可预见的接下来几年,只能达到最高15bps/Hz传输频谱利用率。因此,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宽的无线电带宽,亦即至少40MHz,以达到1Gbps的峰值传输率。
OFDM是一种在频率选择性信道(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上执行高速率传输且免受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的有效复用机制。OFDM系统有两种典型的架构可使用更宽的无线电带宽。在传统OFDM系统中,单个射频(Radio Frequency,RF)载波用于承载一个带宽的无线电信号,且在多载波OFDM系统中,多个RF载波使用更窄的带宽承载多个无线电信号。与传统OFDM系统相比,多载波OFDM系统有多种优点,例如,多载波OFDM系统更容易实现反向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可沿用传统单载波的硬件设计、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硬件设计上具有更多的弹性,以及上行链路传输能达到更低的峰值对均值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因此,多载波OFDM系统已成为IEEE802.16m与3GPP第10版(3GPP Release10)标准草案的基准系统(baseline system)架构,以满足系统需求;其中,IEEE802.16m用于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2.0系统,3GPP第10版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高级系统。
然而,在多载波OFDM系统中,移动台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执行扫描。首先,多载波OFDM系统通常在每个小区(cell)中支持2-4个载波,使其花费的扫描时间是单载波OFDM系统的至少2-4倍。其次,出于对支持更高数据流量(throughput traffic)与较佳接收信号质量的多重性能兼容需求,4G系统中的小区数量会更多。这使得在4G系统中除宏小区(macrocell)之外配置了更多的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及毫微微小区(femtoce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