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3081.0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和典;野田和幸;岩田昭仁;吉冈裕平;河村达哉;宫本幸一;友松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6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油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在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使规定数量的摩擦接合构件接合来形成变速挡的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该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防止规定数量以上的摩擦接合构件同时接合。
背景技术
通常,在安装在车辆等上的多级自动变速器中,例如,通过使离合器和制动器(摩擦接合构件)中的2个接合来形成变速挡并且通过变更这些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来进行变速的自动变速器成为主流。另外,近年来,在多级自动变速器中,为了提高线性电磁阀的性能,采用将通过线性电磁阀调压后的油压作为接合压直接供给至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油压伺服机构的结构的自动变速器成为主流。
在上述那样的多级自动变速器中,例如,在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3个以上同时接合时,变速齿轮机构的旋转状态有可能成为矛盾的状态,即成为所谓的零速状态(stall state),从而不希望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3个以上同时接合。但是,由于如上述那样通过多个线性电磁阀中的各个线性电磁阀控制接合压,所以在线性电磁阀出现异常(例如,断路、短路、阀门卡死(valve stick))时,有可能出现不打算使其进行动作的离合器或制动器进行接合的情况,也就是说,可能成为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3个以上同时接合的状态。
因此,提出了如下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失效安全阀(600、700),所述失效安全阀构成为,能够输入来自3个线性电磁阀的接合压并且使1个线性电磁阀的接合压通过;在3个以上的接合压同时作用时,切断该通过的1个接合压,来防止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3个以上同时接合(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63-210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失效安全阀在输入了3个接合压时切断1个接合压,因此,例如,在如前进8挡那样被多级化的自动变速器中,为了防止在各变速挡中发生同时接合,需要多个失效安全阀,另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向多个失效安全阀分别输入3个接合压,还需要形成多个油路,从而存在使油压控制装置大型化而使车辆的安装性差的问题。
而且,如果使接合压通过该失效安全阀并且能够切断该接合压,则由于在线性电磁阀至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油压伺服机构之间必然存在失效安全阀,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供给接合压的过程中,管路阻力增加,也就是说,存在如下的问题,即,油压响应性变得迟缓,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控制性恶化,引起变速响应性恶化或加剧产生接合冲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同时接合并且不需要配置多个阀且能够防止油压响应性恶化的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的油压控制装置(20)(例如,参照图1至图7),具有对供给至摩擦接合构件(C-1、C-2、C-3、C-4、B-1、B-2)的油压伺服机构(51、52、53、54、61、62)的接合压(PSL1、PSL2、PSL3、PSL4、PSL5)进行调压的多个接合压电磁阀(SL1、SL2、SL3、SL4、SL5),从这些多个接合压电磁阀中的规定数量(例如,2个)的接合压电磁阀输出接合压,通过上述规定数量的摩擦接合构件的接合来形成各变速挡,其特征在于,具有:同时接合信号切换阀(30),在输入了比上述规定数量(2个)多的个数(3个以上)的接合压时,从不输出同时接合信号压(PFSV)的非输出位置(左半位置)切换至输出该同时接合信号压(PFSV)的输出位置(右半位置);初压切换阀(37),在输入了来自上述同时接合信号切换阀(30)的同时接合信号压(PFSV)时,从向上述多个接合压电磁阀供给初压(PL)的供给位置(左半位置)切换至切断该初压(PL)的切断位置(右半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