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装置以及解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787.5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智一;则松武志;张国成;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G10L19/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装置 以及 解码 | ||
1.一种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具备:
缩混编码部,对被输入的多个音频信号进行缩混,以使声道数量比被输入的该多个音频信号的声道数量少,并进行编码;
参数提取部,从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提取表示该多个音频信号间的关联性的参数;以及
多路复用电路,对由所述参数提取部提取的所述参数和由所述缩混编码部生成的缩混编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所述参数提取部具备:
分类部,基于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音频特性,将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的每一个音频信号分类为预先规定的多个种类;以及
提取部,使用对应于所述多个种类的每一个种类而规定的时间粒度以及频率粒度,从由所述分类部分类后的每一个音频信号提取所述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分类部,根据表示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瞬态特性的瞬态信息和表示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音调成分的强度的调性信息,决定该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音频特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分类部,将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中的至少一个音频信号分类为第一种类,所述第一种类具有作为预先规定的时间粒度以及频率粒度的第一时间分段以及第一频率分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分类部,通过将表示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瞬态特性的瞬态信息与属于所述第一种类的音频信号所具有的瞬态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将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分类为所述第一种类以及与所述第一种类不同的多个种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分类部,按照所述多个音频信号的音频特性,将被输入的该多个音频信号的每一个音频信号分类为所述第一种类、第二种类、第三种类以及第四种类中的某一个,所述第二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或频率分段比所述第一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或频率分段多一个以上的分段,所述第三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与所述第一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分段数量相同,而所述第三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与所述第一种类所具有的时间分段分段位置不同,所述第四种类是,虽然所述第一种类具有一个时间分段,但是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不具有时间分段,或者,虽然所述第一种类一个时间分段都没有,但是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具有两个时间分段。
6.如权利要求1、3或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参数提取部,对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所述参数进行编码,
所述多路复用电路,对由所述参数提取部编码后的所述参数与缩混编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所述参数提取部,进一步,在从由所述分类部被分类为同一种类的多个音频信号提取的参数具有相同的分段数量的情况下,仅将从该多个音频信号提取的参数中的一个参数所具有的分段数量作为被分类为所述同一种类的多个音频信号的相同的分段数量来进行编码。
7.如权利要求1、3或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编码装置,
所述分类部,基于作为所述音频特性的表示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所具有的音调成分的强度的调性信息,决定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的每一个音频信号的分段位置,并按照决定的该分段位置,将被输入的所述多个音频信号的每一个音频信号分类为预先规定的多个种类。
8.一种解码装置,进行参数多声道解码,该解码装置具备:
分离部,接收由缩混编码信息和参数构成的音频编码信号,并将该音频编码信号分离为所述缩混编码信息和所述参数,所述缩混编码信息是多个音频信号被缩混并被编码后的信息,所述参数表示所述多个音频信号间的关联性;
缩混解码部,从由所述分离部分离后的所述缩混编码信息中,对多个音频缩混信号进行解码;
对象解码部,将由所述分离部分离后的所述参数,变换为用于将多个音频缩混信号分离为多个音频信号的空间参数;以及
解码部,使用由所述对象解码部变换后的空间参数,对所述多个音频缩混信号进行参数多声道解码而得到所述多个音频信号,
所述对象解码部具备:
分类部,将由所述分离部分离后的所述参数分类为预先规定的多个种类;以及
运算部,将由所述分类部分类后的所述参数的每一个参数,变换为被分类为所述多个种类的所述空间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7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基金刚石切割片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超高强度X100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