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微泵宫腔引流仪无效
| 申请号: | 201029241003.9 | 申请日: | 2010-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硕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志艺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微泵宫腔 引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行业计划生育的人流手术设备,尤其能解决手术中病人的痛苦及手术的风险的吸引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流手术主要是通过吸引器连接吸引胶管,再连接金属刮宫器进行手术,在人流手术中有以下不足:
(一)刮宫器过粗
传统的刮宫器是以金属不锈钢管为主,直径为6-10mm,由于刮宫器粗大、坚硬,必须扩宫进入宫腔使用。不足之处表现为:
1、须扩宫进入宫腔;
2、须重复消毒使用,增大交叉感染的机率;
3、开口大、负压大,易引起人流综合并发症,如伤口创面大、出血多、子宫内膜穿孔等,易引发不孕症、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
(二)负压吸引器
传统的负压吸引器产生的负压强持性大,在人流清宫过程中引发的宫缩过度、子宫内膜挤压摩擦损伤、术后恢复慢。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单纯的负压吸引,宫腔内压力大,因而病人疼痛难忍。
(三)微管人流术
微管人流顾名思义是在“管”上实现了微径。微管可直入宫颈 到达宫腔,虽然解决了扩宫痛的问题,但是负压引起的宫缩疼痛问题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人流设备带来的疼痛感以及手术中存在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微泵宫腔引流仪,该引流仪不仅能消除病人的疼痛感,而且能减少手术中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向微泵宫腔引流仪增设进气压力蠕动泵和进气微管,降低了宫腔负压,达到真正的无痛目的;而且使用可随意弯曲的微管,不需扩宫,直接吸除孕囊,操作时间短、吸引轻、出血少,避免了大面积清宫,子宫内膜的损伤小,进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小,子宫穿孔的风险几乎为零,大大的降低了手术中的风险。
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微泵宫腔引流仪,由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和双向恒定蠕动泵组成,其特征是: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同一管内具有吸引通道和进气通道。双向恒定蠕动泵具有负压吸引端口和正压端口,提供负压同时,也提供正气压。
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的吸引通道,通过硅胶管连接到双向恒定蠕动泵的负压端,吸引子宫内的孕囊,在吸取孕囊时也吸走子宫内的空气。同时,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的进气通道,通过硅胶管连接到双向恒定蠕动泵正压端,在手柄操作器控制气压下,给子宫输送空气,从而达到宫腔内平衡压力,实现恒定负压以及恒定正压,减免由于宫缩引起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双向恒定蠕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微管吸引口(1)、微管(2)、微管吸引连接口(3)互通,连接到硅胶管(7)上,通过蠕动泵泵头(8)的带动下,硅胶管(7)中产生负压,从而将引流物吸引至引流瓶中(9)中。
同时空气从过滤气石(12)在蠕动泵泵头(11)的作用下,通过硅胶管(10)、微管进气连接口(6)、手柄操作器(13)、微管(5)、微管进气口(4)送入宫腔,从而达到宫腔内压力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硕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志艺,未经南宁市硕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志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9241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高温高压金属密封球阀
- 下一篇:一种液压控制通气开关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