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离心风扇结构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9216090.2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太康;刘鹏程;张鹏;吴寿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风扇 结构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心风扇结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普遍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有的电磁炉产品机壳内主要发热元件有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缩写,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硅桥和线圈盘,其他的元件发热量很小。目前的电磁炉产品大多通过在电磁炉机壳内部设置一个轴流风扇,或者设置一个轴流风扇和一个离心风扇来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这种散热结构,由于轴流风扇风压小,风量不集中,同时由于风阻过大或距离风扇太远,机壳内风扇产生的风无法吹到IGBT、硅桥和线圈盘等这些发热元件,导致这些发热元件因温度升高而失效,致使电磁炉不能有效正常的工作,大大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有部分风吹到了不需要散热的地方,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目前电磁炉的散热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对电磁炉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电磁炉内部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且散热效果好、可提高电磁炉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的双离心风扇结构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这种双离心风扇结构电磁炉,包括由上壳和底壳组成的壳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内于该壳体上安装有两个用于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的离心风扇。
其中,可优选的,所述两个离心风扇中一个设置为对准电磁炉内的线圈盘,另一个设置为对准电磁炉内的IGBT和硅桥。
其中,可优选的,所述两个离心风扇中一个安装于所述底壳上,另一个安装于所述上壳上。
其中,可优选的,所述两个离心风扇均安装于所述底壳上。
其中,可优选的,所述两个离心风扇均安装于所述上壳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电磁炉壳体内安装两个离心风扇,将其中一个离心风扇直接对着尺寸比较小的IGBT和硅桥这两个发热元件,而将另一个离心风扇对准线圈盘,充分利用离心风扇风压大及风量集中的特点,实现对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大大提高电磁炉内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双离心风扇结构电磁炉,包括由上壳101和底壳组成的壳体,壳体内于该壳体上安装有两个用于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的离心风扇102。
本实施例中,两个离心风扇102均安装于上壳101上,其中一个离心风扇102设置为对准电磁炉内的线圈盘,另一个离心风扇102设置为对准尺寸比较小的IGBT和硅桥,充分利用离心风扇102风压大及风量集中的特点,实现对IGBT和硅桥及线圈盘等这些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可大大提高电磁炉内部的散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两个离心风扇102中一个安装于底壳上,另一个安装于上壳101上,并将这两个离心风扇102设置为:其中一个离心风扇102集中对准线圈盘吹风,将另一个离心风扇102集中对准IGBT和硅桥进行吹风。
或者,另一种安装方式:将两个离心风扇102均安装于底壳上,并将这两个离心风扇102设置为:其中一个离心风扇102集中对准线圈盘吹风,将另一个离心风扇102集中对准IGBT和硅桥进行吹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9216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空调管路的复合压板
- 下一篇:一种灶具燃气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