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线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9166009.4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1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颜景龙;张宪玉;杨柏;周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邦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4 | 分类号: | H01R4/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连接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导线、实现导线电联接的导线接线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实现导线间电联接的方式中,最常用的做法是将绝缘层剥去,将线芯拧在一起或焊接在一起以实现导线间的电联接,最后用绝缘胶带将导线接头部分及裸露部分包裹,以实现与外界的绝缘。但是,在复杂的线路,尤其是并联连接的主从式电路网路中,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造成线路短路。另外,采用绝缘胶布将线芯接头部分包裹,接头部分在潮湿环境中易出现短路现象,从而损毁电路。
还可以采用螺钉压接方式的接线端子实现导线间的导通。接线时亦须先将待接导线端部的绝缘层剥除,再将露出的导线线芯缠绕在螺钉或螺柱上,或是插入接线孔,继而旋紧螺钉或螺母压住导线线芯形成接头实现导通。这种实现方式的操作工序比较繁琐,而且不易带电操作。当对接线可靠性要求较高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还可能影响接头的质量。
专利ZL93205872.8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快速接线子,用以实现快速接线和带电操作。该专利所涉及到的卡接技术方案,通过一种由卡接片和能带动导线卡入卡接片的壳体以及底座等构成的一种导线卡接装置实现,参见图19所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导线卡接原理为:将未剥除导线绝缘层的导线自卡槽口71压向卡槽70,卡槽口71处的两刃口72在导线卡入时将导线的绝缘层割破,导线线芯与卡槽两边刃73接触,同时,因线芯进入卡槽70使卡接片74发生弹变,弹变产生的弹压力使卡槽边73挤压线芯形成卡接而实现导通。该专利技术中,导线绝缘层完全依靠卡槽口71处的两刃口72的作用被割破,但仅仅依靠刃口72的切割作用并不能割穿绝缘层露出导线线芯,从而无法确保导线线芯与卡槽边刃73的充分接触,这就会降低电联接的可靠性。若将该专利公开的接线子应用于雷管网路,则有可能由于连接的不可靠而影响雷管的正常起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接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可靠电联接的导线接线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线接线器,包含腔体、金属片和压盖。金属片位于导线接线器腔体中,压盖将导线压向腔体中,使得导线与金属片形成电联接。尤其是,上述金属片上分布有一组或多组切割边,每组切割边由一对尖形凸起和线芯卡槽构成,线芯卡槽位于一对尖形凸起之间;当压盖将导线压向腔体中时,一对尖形凸起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导线的线芯进入线芯卡槽中,使得导线与金属片形成电联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将导线压向腔体中时,导线的绝缘层首先被切割边上的尖形凸起刺破,进而先后被线芯卡槽口处的刃口、线芯卡槽的边刃切割。这就能确保当导线被压入线芯卡槽中时,导线绝缘层被刺穿,导线线芯与线芯卡槽充分接触,从而与金属片形成可靠电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于,上述一对尖形凸起之间的中心距小于导线的外径,且大于线芯的直径;线芯卡槽的宽度略小于线芯的直径。如此技术方案,就确保了尖形凸起能可靠地刺破被压向线芯卡槽的导线的绝缘层,并且,线芯卡槽能与线芯形成紧密可靠的电联接。除此之外,线芯卡槽还能起到固定线芯的作用,使得电联接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接线器中可以有一对彼此绝缘的金属片,这对金属片平行地、错开地固定于导线接线器的腔体中,并且这对金属片的错开距离等于双股并排线的线芯轴间距。这种方案尤其适用于采用双股并排线的电路系统,例如可用于实现电子雷管信号总线与雷管脚线的并联联接。采用这一方案,可同时完成对一根导线中两股线的切割,简化了操作步骤。将一对金属片错位固定,且错开距离取为双股并排线的线芯轴间距,这就能保持位于接线器腔体内部的部分导线平整,有利于电联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金属片,其两端可设计为各有两组切割边,压盖将导线压向腔体中时,一根导线内的线芯进入金属片上位于该金属片一端的两组切割边的线芯卡槽中。位于金属片一端的两组切割边中,任何一组对导线成功切割,都可实现导线与金属片的电联接,这就提高了联接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金属片上还可分布有凹槽,该凹槽紧邻一对尖形凸起,并远离金属片外沿;并且,该凹槽和线芯卡槽的中心距等于双股并排线的线芯轴间距。这种方案尤其适用于采用双股并排线的电路系统,将双股并排线压向金属片时,双股并排线中的一股线进入凹槽中,另一股线内的线芯进入紧邻上述凹槽的线芯卡槽中。另外,凹槽的形状与导线的形状相匹配,从而既能保持位于接线器腔体内部的部分导线平整,还能约束导线不易发生位移,从而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邦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邦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9166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