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自动剥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701040.6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4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美加音响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漆装置,尤其是适用于卷绕在音圈上的漆包线。
背景技术
目前,漆包线漆膜的剥离主要有三种方式:1、燃烧;2、机械磨蚀;3、化学腐蚀。由于前两种方式较难控制及极易对漆包线导体造成损伤,因此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腐蚀”方式进行。而以“化学腐蚀”的剥漆方式主要是利用耐高温强碱的坩锅恒温炉及剥漆盐。但试产时主要有如下问题:一、由于炉温高达约400度,而音圈的留漆长度通常只有3至10mm,即音圈必须较长时间(约10秒)稳定地处于熔融盐液面上3至10mm,因此,在高温下难以以手工作业进行(锡炉同样有约400度,但上锡的时间只有0.5至1秒,因此基本无此问题),并且很难保证音圈的留漆长度。二、即使勉强用手工操作,操作员工必须万分小心:因音圈漆包线间隙含有一定的水份,如果操作时一不小心音圈掉进炉内后果不堪设想,熔融盐将发生溅射伤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漆包线自动剥漆装置,操作员的操作环境更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漆包线自动剥漆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化学药品的坩锅炉,所述坩锅炉上方设有自动送料机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上下运动机构、放料台,所述放料台与所述上下运动机构连接。通过控制自动送料机构可以将音圈的漆包线送入坩锅炉中,在化学剥漆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员可以远离坩锅炉,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坩锅炉中高温腐蚀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伤害。
作为改进,所述上下运动机构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活杆、第一缸座,所述第一活杆一端与所述放料台连接,第一缸座固定在支架上。
作为改进,所放料台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抓头,用于固定音圈,确保音圈在送入坩锅炉中不会掉落。
作为改进,设有防掉落装置,所述防掉落装置包括左右运动机构、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左右运动机构连接,防止音圈以外掉落在坩锅炉中。
作为改进,所述左右运动机构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活杆、第二缸座,所述第二活杆一端与所述挡片连接。
作为改进,设有保护箱体,所述坩锅炉、自动送料机构设于保护箱体内,所述保护箱体上设有窗口。操作员通过窗口将音圈放到自动送料机构上,尽管操作时一不小心音圈掉进炉内,熔融盐溅射出来的也不会伤到人。
作为改进,设有第三气缸、闸板,所述第三气缸包括第三活杆、第三缸座,所述第三活杆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闸板与所述窗口配合。剥漆的时候,通过闸板将窗口关闭,整个保护箱体处于封闭状态,完全杜绝了熔融盐溅射伤人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控制自动送料机构可以将音圈的漆包线送入坩锅炉中,在化学剥漆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员可以远离坩锅炉,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坩锅炉中高温腐蚀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伤害;
防掉落装置可以防止音圈因以外掉落在坩锅炉中而产生熔融盐溅射;
剥漆的时候,通过闸板将窗口关闭,整个保护箱体处于封闭状态,完全杜绝了熔融盐溅射伤人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护箱体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箱体外部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漆包线自动剥漆装置,包括保护箱体10,所述保护箱体10内设有用于装载化学药品的坩锅炉8,所述坩锅炉8一侧设有支架6,在支架6顶部设有第一气缸1,所述第一气缸1的第一缸座固定在支架6上,第一气缸1的第一活杆向下,其下端与放料台4固定,使放料台4正好处于坩锅炉8的正上方。所述放料台4为一平板,所述平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抓头5,用于固定音圈。通过控制第一气缸1,可以使放料台4上下运动,从而将固定在放料台4上的音圈的漆包线浸入坩锅炉8中。
在支架6上设有第二气缸2,所述第二气缸2包括第二活杆、第二缸座,所述第二缸座固定在支架6上,且其位于位于第一气缸1与坩锅炉8之间,所述第二活杆一端与挡片7连接,第二活杆处于伸长状态时,挡片7正好位于坩锅炉8的上方,并且能够挡住坩锅炉8的炉口;第二活杆处于收缩状态时,坩锅炉8的炉口无任何遮挡,此时为自动剥漆装置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美加音响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美加音响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