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振动光纤接触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700558.8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4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媛媛;李华强;姜东明;刘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光纤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恶劣振动工作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较好通信效果的光纤接触件。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完成光模块及设备间活动连接的光无源器件,它通过一定的外部组件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实现光能量的低损耗传输。
光纤接触件的基本结构包括:插芯(陶瓷/金属材料)、套筒(陶瓷/金属材料)和尾座;插芯通过压接设备固定在金属尾座中,两者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用胶把光纤固定在插芯中;两个光纤接触件的插芯端面在经过一定的精细研磨后,可在精密套管中完成低损耗对接。研磨后插芯端面的形态是影响光纤连接器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商用光纤连接器(如:FC、ST、SC、LC等)大多采用插芯端面具有凸球面形状的光纤接触件,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陶瓷插芯对接端面形状示意图;使用过程中,在对接轴向方向施加一定的接触压力,使球面的接触半径达到纤芯半径,实现物理接触。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物理接触的对接方式在室内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对接性能;但是,在对振动特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应用时,物理接触的对接面球面半径小且光纤相对于陶瓷面突出,光纤端面由于受到较大的力,极易遭到磨损,从而使光损耗急剧增加,甚至造成信号中断。
(2)在强振动过程中,插芯(尤其是金属材料)的端面和侧面由于磨损会产生大量碎屑,污染光纤对接面,造成光纤端面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耐振动光纤接触件,该接触件减少了应力的集中,改善了强振动环境下插芯表面的磨损状况,从而有效地防止磨损产生的污染物对光纤端面造成损伤,并大大提高了光纤接触件的抗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耐振动光纤接触件,由第一陶瓷插芯、第二陶瓷插芯、陶瓷套筒、第一尾座、第二尾座和光纤组成,其中第一陶瓷插芯的一端插入第一尾座中心的通孔中,第二陶瓷插芯的一端插入第二尾座中心的通孔中,分别实现过盈配合,第一陶瓷插芯的另一端与第二陶瓷插芯的另一端在陶瓷套筒中对接,两个陶瓷插芯与陶瓷套筒之间也为过盈配合,且两个陶瓷插芯中心的通孔中装入光纤,第一陶瓷插芯的对接端面为大半径球面,且第一陶瓷插芯中的光纤端面位置低于球面顶点位置,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端面为大半径球面或者平面,且第二陶瓷插芯中的光纤端面位置低于球面顶点位置或者低于平面位置。
在上述耐振动光纤接触件中,第一陶瓷插芯对接端面的球面半径为20mm-40mm。
在上述耐振动光纤接触件中,第二陶瓷插芯对接端面的球面半径为20mm-40mm。
在上述耐振动光纤接触件中,第一陶瓷插芯中的光纤端面位置低于球面顶点位置30nm-60nm。
在上述耐振动光纤接触件中,当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端面为大半径球面时,第二陶瓷插芯中的光纤端面位置低于球面顶点位置30nm-60nm;当第二陶瓷插芯的对接端面为平面时,第二陶瓷插芯中的光纤端面位置低于平面位置30nm-60nm。
在上述耐振动光纤接触件中,光纤通过胶与两个陶瓷插芯中心通孔内表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陶瓷插芯和第二陶瓷插芯通过一定的轴向保持力,在开口陶瓷套管中进行精密对接,第一陶瓷插芯的大半径球面和第二陶瓷插芯的大半径球面或者平面在接触的过程中,减少了应力的集中,改善了强振动环境下插芯表面的磨损状况,从而有效地防止磨损产生的污染物对光纤端面造成损伤;
(2)本实用新型两个陶瓷插芯在对接过程中,光纤相对于陶瓷插芯端面是凹陷的,接触压力主要分布在陶瓷插芯端面,光纤端面得到保护,不会在强振动中磨损;因此,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光纤接触件的抗振性能;
(3)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接触件的光纤端面在下列振动条件下无损伤,光能量损失小,耐振动指标高,不需要额外设计抗振加固机构;
a)随机振动:加速度谱密度:60(m/s2)2/Hz;总均方根加速度:340.2m/s2;
b)正弦振动:频率:10~2000Hz;加速度:300m/s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线接触件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0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光学设备包
- 下一篇:高反射隔离度的波分复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