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隔离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700241.4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军;周元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君天恒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3/3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型反激式 开关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非隔离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非隔离型反激式家电产品的附属供电电源(如电磁炉、空调等供电系统)的价格越来越低,但是体积却更小,效率更高,而电性能要求又不变或要求更高。目前降低供电电源价格的生产厂家一般都是通过牺牲电源的输出精度来实现的,如附图1所示的电源电路,输入交流电压100-240V 50/60Hz AC经桥式全波整流后,经过由电容C11、电感L2、电容C12组成的π形滤波电路滤波后得到一个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该电压经过电阻R10,电容C13组成的启动电路给芯片IC2供电使芯片启动;芯片IC2内置功率三极管导通后高频变压器T1初级绕组开始储能,在U1内置功率三极管关闭后通过变压器次级绕组向次级传递能量,经过二极管D12整流后分别向负载端输出(例如18V)直流电压。二极管D5和电容C3构成VCC供电及反馈环路,用于控制芯片IC2的工作频率及其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该应用外围器件较少,成本低,输出电压因为靠变压器绕组感应后,再由VCC反馈环路来稳压,在输出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输出电范围精度变的很差在正负10%左右。而在电源输出精度较高的情况下的电路设计又比较复杂,如附图2所示的电源电路,电阻R24、稳压二极管DZ2、光敏二极管U2构成次级反馈环路,用于控制芯片IC3的工作频率及其占空比,靠次级反馈环路,反馈来监控调节达到输出稳压功能,输出电压范围精度可达正负5%,但是该应用外围器件较多,变压器工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体积小、效率高而输出精度又较高的非隔离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非隔离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控制器、变压器,供电及反馈环路,所述开关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连,所述供电及反馈环路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相连。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电路还包括一整流电路和一滤波电路,所述一整流电路通过一滤波电路连接至开关电源控制器的输入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电路还包括一整流二极管和一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跨接于变压器次级绕组上,所述整流二极管接于滤波电容和变压器次级绕组的起线端子之间。
优选地,开关电源控制器为高频PWM集成高压功率管控制器THX202H。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为EE16型高频变压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供电及反馈环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Z1、二极管D6、电容C3,所述稳压二极管DZ1、二极管D6和电容C3串联后跨接于滤波电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为二极管型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感L1,所述电感L1接于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之间,电容C1的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应用外围器件较少,变压器因为不隔离,成本也降低了很多,输出电压不再是靠变压器绕组感应后,再由VCC反馈环路来稳压,而是反馈环路直接在输出,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直接使反馈环路迅速调整输出电压,负载变化输出电压精度不影响,输出电范围精度能达到±5%或±3%。通过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实施,使电性能更稳定,成本大幅度降低,且使电源的体积变得更小,PCBA工艺变得更简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成本较低的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输出精度较高的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隔离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君天恒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君天恒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02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