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98835.6 | 申请日: | 201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岛郁夫;石沢诚;铃木隼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5B57/14 | 分类号: | D05B57/14;D05B6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黄依文 |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垂直 旋转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该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被组装成内梭能够相对于外梭相对旋转。
背景技术
作为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已经为公众所熟知。这种梭子由外梭21和嵌装于外梭21内部的内梭22构成,所述外梭固定在与缝针的升降动作同步旋转的下轴20上。外梭21上设置有刃尖23,外梭21能够随着下轴20的旋转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内梭22被可以相对旋转自如地嵌装在外梭21的内部。在内梭22的前表面外周部形成有卡合部24,其与固定在缝纫机机架侧的梭支撑突起(未图示)卡合,从而能够防止内梭22随着外梭21一同旋转。在内梭22上形成有长孔状的落针孔25。在内梭22中设置有收纳梭心的梭心套26,所述梭心用于卷绕底线。
如图12所示,在这种以往的梭子中,在缝针27从下死点开始上升之后不久形成的缝针27后方的面线部分的线圈L被旋转的外梭的刃尖23捕捉到。于是,面线将随着外梭的旋转而环绕内梭的四周,此后在规定的时间被公知的挑线杆挑起而从梭子向外引出。由此面线和底线缠绕在一起而形成针脚。
在形成这样的针脚的过程中,当外梭21的刃尖23捕捉面线的时候,需要形成如图12所示的适当的面线线圈L。然而,如图13所示那样,由于布料及线的特性的原因,有时存在缝针27前侧、后侧的两方的面线部分都形成线圈状、两方的线圈均被刃尖23捕捉到而发生断线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样的不良现象,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垂直全旋转梭已经为公众所熟知,所述公开的垂直全旋转梭在落针孔的上方设置有平面呈“コ”形的缝针插通槽,由所述槽部的壁面将下降的缝针的前方和两侧方包围。在具有这种缝针插通槽的梭子中,由于以缝针插通槽的槽部壁面将下降的缝针的前方以及两侧方的三个方向包围住,能够阻止缝针前侧的面线部分向后方折入。由此,不会发生两方的面线部分均被外梭的刃尖捕捉而断线的 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5-394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落针孔的上方设置有缝针插通槽的梭子中,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的那样,由于缝针插通槽的开口的终端位于与缝针的大体中心线并排的位置,该插通槽的两侧的壁面仅仅能够阻止缝针前方的面线部分向后方折入,而对于缝针后方的面线部分没有设置任何约束。因此,穿过缝针的面线将由于捻转而移向侧方。在那样的状态下,当缝针从下死点开始上升时,如图14所示的那样,缝针27后方的面线部分将形成向侧方鼓出的线圈L1。由此,会发生线圈L1无法被刃尖23捕捉而不能形成针脚的不良现象,或是发生刃尖23与线圈L1稍微接触、破坏面线捻转而勾挂住一根纤维并将此纤维切断的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够确保针脚的形成,又不会发生断线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该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被组装成内梭(5,22)能够相对于外梭(2,21)相对旋转,其中所述内梭(5,22)具有侧壁部(12,16),所述侧壁部在形成于该内梭(5,22)的落针孔(10,25)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必要空间,该侧壁部所形成的空间在穿过该空间的缝针(9)的两侧遍及该缝针(9)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另外,括号内的参考数字是用于参考后述实施例中对应部件的参考数字而例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未经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向全方位锁制的精密螺帽
- 下一篇:外后视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