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修补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98061.7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6/04 | 分类号: | B23P6/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56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补模具上缺损的零件。
背景技术
在压模模具上产生裂纹缺口时,常规的修补方法为:首先利用切削工具将金属模具的裂纹产生部位的周围大块地除去,使原来的裂纹部位形成一个规整的立方体凹槽,然后根据凹槽的大小定制配合大小的立方体修补块,将加工好的修补块嵌入所述凹槽进行堆焊,然后进行表面处理。
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由于修补块与模具本质上不为一体,且凹槽和修补块均为规整的立方体,由于在嵌合过程中他们的壁不会存在较大的阻挡,修补块的嵌入会较方便,但是同样的,在某些情况下修补块也较易从凹槽中脱出,如震动强烈的情况等。总之,规整的立方体状的修补块和凹槽之间的配合存在较不稳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模具修补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规整的立方体状的修补块和凹槽之间的配合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方案中的模具修补块为与待修补模具上的凹槽形状配合的块状的修补块,所述修补块的底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面相贴,所述修补块的表面与凹槽周围的模具表面重合,所述修补块的底面的宽度大于修补块的表面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由于所述修补块的底面的宽大于修补块的表面的宽,比如类似梯形立方体,梯形立方体的斜边也可以是弧形的,当然所述凹槽也应是与修补块形状配合的形状,修补块可以象楔子一样嵌入凹槽内,连接更稳固,不易松脱。
进一步:所述修补块是梯形立方体,所述梯形立方体中上底小于下底,所述上底对应的面是修补块的表面,所述下底对应的面是修补块的底面,这样的形状较弧形边的形状而言,更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和修补块嵌合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和修补块嵌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在此不再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钢制的模具1的上表面中部出现了破损,首先将破损部周围挖制为一个梯形立方槽11,挖至破损面的侧边,然后根据梯形立方槽11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钢制的修补块2,修补块2的表面22与梯形立方槽11周围的模具表面重合,修补块2的底面(修补块2上与表面22相对的面)和梯形立方槽11的底面相贴,修补块2的底面的宽211大于修补块2的表面22的宽221,然后将修补块2从侧面推入梯形立方槽11中堆焊焊固,最后完成表面处理等后续工作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碰撞假人加速度传感器承载装置
- 下一篇: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