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盔用新型双层吸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8059.X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权;郭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戚东升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 新型 双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盔用新型双层吸震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安全头盔类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盔用EPS结构能达到吸震、缓冲的效果,适用于车用头盔、棒球等运动用头盔等。
背景技术
安全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如车用头盔或运动棒球等运动用头盔,是人们在交通或运动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头盔多呈半圆形,包括外壳、衬里等,在外壳与衬里之间设有吸震结构,对该结构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硬度,具备抗击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柔软度,具备一定的缓冲性能,上述要求同一种材质由于其密度相同根本无法实现。现有的吸震结构采取的方式是:结构的外层采用的EPS为高密度材质,里层的头顶区即P点位置采用低密度EPS,由于硬度与然而,目前的头盔用的EPS硬度最低为20,如要做到更软(如硬度15)则该吸震结构的缓冲性能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抗击力和缓冲性能的头盔用新型双层吸震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头盔用新型双层吸震结构,由上层的EPS吸震盖及下层EPS支撑体两部分组成,EPS支撑体为环形体,其顶端开口,与上层的EPS吸震盖配合形成吸震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EPS吸震盖和EPS支撑体的密度不同。
进一步,所述的EPS吸震盖顶面为弧形面,其上设有凹槽,EPS吸震盖周侧向外延伸的边沿封盖于EPS支撑体上。
进一步,所述的EPS支撑体由顶部环圈及环绕部成型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的顶部环圈为密度25~35g/l的EPS环圈,环绕部为50~65g/l的EPS环绕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的EPS成型方式,两者扣合形成一新型吸震结构,该结构由于两部分采用不同的EPS材质成型,不但有一定的硬度,具备抗击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具备一定的缓冲性能,使上层EPS吸震盖承担一部分能量吸收,减少P点EPS的能量吸收指标,从而可以降低P点EPS的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EPS支撑体半剖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EPS吸震盖半剖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头盔用新型双层吸震结构,由上层的EPS吸震盖1及下层EPS支撑体2两部分组成,EPS支撑体2为环形体,其顶端开口,与上层的EPS吸震盖1配合形成吸震结构,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中间切开后局部结构立体图,与另一半组合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EPS吸震盖1和EPS支撑体2的密度不同。EPS吸震盖1顶面为弧形面,其上设有凹槽10,EPS吸震盖周侧向外延伸的边沿11,请参阅图3。
本实用新型中,EPS支撑体2由顶部环圈及环绕部成型为一体。顶部环圈为密度25~35g/l的EPS环圈,环绕部为50~65g/l的EPS环绕部,请参阅图2。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的EPS成型方式,两者扣合形成一新型吸震结构,该结构由于两部分采用不同的EPS材质成型,不但有一定的硬度,具备抗击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具备一定的缓冲性能,使上层EPS吸震盖承担一部分能量吸收,减少P点EPS的能量吸收指标,从而可以降低P点EPS的密度。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