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带测试功能的智能低频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7427.9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洪杰辉;顾思平;郑荣杰;叶清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B5/0402;A61B5/1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测试 功能 智能 低频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带测试功能的智能低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频治疗仪中,以电疗仪为基础的低频按摩器通过电极将100Hz到几千Hz的交流电引入人体。公知的低频脉冲电流主要有以下多种生理治疗作用: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促进伤口愈合、促进骨折愈合、消炎、镇静、催眠等。但对于什么时候需要低频保健测试及采用人体的哪个穴位,对于大部分用户基本无法准确定位。已公开的专利199565/1983的一种治疗装置;采用250Hz的低频进行止痛,采用11KHz的中频交流刺激肌肉。仅提供保健作用而未说明用户该何时使用,使用穴位及需要治疗哪一项的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根据生物识别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带测试功能的智能低频治疗仪。通过测试心电信号来判断此时人体的某项心情指标和压力指标,通过微电脑控制技术,结合现代针灸机理,输出采用皮肤电极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带测试功能的智能低频治疗仪,包括连接有输入和输出电极的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包括进行模/数转化的预处理模块和用于对转化后的数字心电信号进行处理获得精确的QRS复波的数字处理模块;微处理控制器,与所述心电信号处理芯片相连,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对经信号处理芯片处理完后的数字心电信号进行分析检测获得相应的测试结果并能根据用户要求产生治疗电流信号;显示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以及显示心电信号和测试结果;输出控制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和输出电极相连,用于根据用户操作由微处理控制器控制实现具有相应治疗功能的治疗信号的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电极包括第一生物接触电极和第二生物接触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极为皮肤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处理模块包括漂移抑制单元、心电滤波单元和接触检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控制器包括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实现各种测试功能的操作功能模块;用于响应各种测试功能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并得出测试结果的信号分析模块;以及用于根据用户操作产生相应治疗电流信号的治疗信号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功能模块包括心率监测单元、压力监测单元、心情测试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治疗信号模块包括按摩信号单元、捶击信号单元、针灸信号单元、刮痧信号单元、火罐信号单元和推拿信号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有存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心电信号、测试结果以及治疗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有语音提示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有升压电路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相连,由所述微处理控制器控制输出治疗信号所需的电压。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输入电极主要采用单通道输入检测,采用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提供一个创新的计算机软件心态方案,根据用户的操作和对经数字处理模块处理完后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对比并获得相应的测试结果,以此来监测个人心情压力。输出电极采用单通道皮肤电极输出,结合现代针灸机理,周期性综合治疗波形。工作频率在1HZ-100HZ的宽频脉宽调制,使治疗效果更理想;使用中无任何痛苦,消除人们对针刺的恐惧,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本实用新型采用人机界面实现操作、显示、语音提示、低频理疗保健等功能,为亚健康或潜在疾病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易用、成本低、免维护,能够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的治疗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芯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处理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带测试功能的智能低频治疗仪,包括连接有输入电极10和输出电极50的装置主体,输入电极10包括第一生物接触电极和第二生物接触电极,输出电极50为皮肤电极。该装置主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7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