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95938.7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华;周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荣华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体液 分析 定量 取样 器用 集液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医用体液分析取样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患者进行尿液和其他体液的检验,是医院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以尿检为例,先是由患者用一次性小塑料杯取出尿液,再送到检验室,再由医务人员小心地将小塑料杯中的尿液倒入10ml至直径约15mm集液瓶中,这一过程中患者持尿液送检时需谨防别人碰撞溢出,在患者较多的时候尿液溢出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的污染了医院环境,还有由于集液瓶的口径仅约15mm,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尿液溢出,另外尿液进入操作室到倒入集液瓶中的时间有多长,尿液在工作室蒸发的时间就有多长,当进行尿检的患者较多时,患者尿液的蒸发量较大,特别是患者患有传染病以及夏季温度较高的季节时,蒸发的尿液分子对医疗环境危害很大,同时也极大的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现状在全国的医院中很普遍,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改善体液检验过程污染医疗环境的产品或技术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它能杜绝待检体液在送检和检验过程中液体的溢出和蒸发,避免对医疗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包括瓶体,该瓶体的口部设有瓶盖,所述的瓶盖上加工有切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在瓶体口部设有瓶盖,瓶盖上加工有切口,切口处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因而能够从瓶盖的切口处插入漏斗出料管,并且切口与漏斗出料管紧密贴合而处于密封状态,通过漏斗向集液瓶中注入待检的尿液(以尿液为例),拔出瓶盖切口中的漏斗出料管,瓶盖上的切口在自身弹性材料的弹力作用下迅速复位且自闭合,防止尿液从集液瓶上瓶盖的切口处溢出,操作过程方便、迅速,患者自己就能通过漏斗向集液瓶中注入尿液,由于漏斗出料管上设有控制液位的排气管,当注入集液瓶中的尿液达到规定量(一般为10ml)时,漏斗中的尿液浸没排气管端口,从而停止注入,患者倒掉漏斗中剩下的尿液并从瓶盖切口处拔出漏斗出料管,则无论怎么晃动集液瓶,尿液都不会溢出,从而杜绝了患者在送检过程中尿液的溢出、蒸发等污染现象。又由于尿液已经注入到集液瓶中,省却了原先医务人员要将尿液从小塑料杯倒入集液瓶的动作及其过程,因而又杜绝了尿液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并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瓶盖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瓶体的口部。
瓶盖采用瓶塞的结构紧塞在瓶体的口部。
瓶盖采用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
瓶盖的顶部设有通孔,通孔上连接有橡胶件,橡胶件上加工有切口。
瓶盖上的切口为上下贯通的切口。
瓶盖上的切口为盲切口,该结构切口的好处是切口不是上下贯通,仍有一个切口的端面不切开而处于密封状态,确保未使用的集液瓶内部无菌。
瓶盖上的切口为十字型切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体液分析定量取样器用集液瓶和漏斗共同构成一次性体液分析取样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瓶体1的端口部分通过螺纹连接有瓶盖2(图中螺纹未画出),瓶盖2上有通孔(图中通孔未画出),该通孔上粘接有橡胶件3,橡胶件3上加工有上下贯通的切口4,切口4的形状为十字形。瓶体1、瓶盖2和有切口4的橡胶件3构成集液瓶。使用时将瓶盖2旋接在瓶体1的端口上,并将漏斗出料管5通过瓶盖2上的切口4插入到瓶体1中,待检验的液体通过漏斗出料管5注入到瓶体1中,然后将漏斗出料管5从切口4中拔出,切口4迅速复位并自闭合,则集液瓶中的待检液体不会通过切口溢出,有效避免待检液体对环境的污染,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操作也更加方便高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荣华,未经马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5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