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厢与副车架连接的弹性连接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5081.9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谷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4/02 | 分类号: | B62D24/02;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23407 广东省东莞市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厢 车架 连接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车厢与副车架连接的弹性连接座。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专用汽车车厢和副车架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的,两者之间为钢性联接。当车辆起步、刹车或经过一些路况不好的路面时,车厢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产生位移,因为车厢和和副车架为钢性联接,这样会把汽车车厢和副车架之间的螺栓或焊缝拉坏,影响行车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车厢与副车架连接的弹性连接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厢与副车架连接的弹性连接座,包括套筒、与车厢上装连接的厢体支撑台、螺栓、螺母和弹簧,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副车架连接的套筒固定板,所述厢体支撑台开设有与套筒同轴的轴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弹簧、套筒和厢体支撑台,所述螺栓通过螺母锁定,所述厢体支撑台套接于所述套筒的上端开口处。
所述厢体支撑台包括平台和与平台连接的导柱,所述导柱插入所述套筒内。
所述厢体支撑台与所述套筒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
所述套筒固定板设置有凸缘环,所述橡胶垫圈套接于所述凸缘环。
所述橡胶垫圈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平台抵触。
所述套筒的下端面设置有止动垫圈,所述止动垫圈的一端面与所述套筒的下端面接触,另一端面与所述弹簧接触。
所述套筒的下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止动垫圈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车厢与厢体支撑台连接,副车架与套筒固定板连接,当车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时,车厢会在惯性力的驱动下产生位移,因为采用了弹性连接,车厢位移控制一定的范围内,减小了焊缝开裂或螺栓拉断的可能性,当惯性力消失时,在弹簧作用下,车厢恢复到原始位置;因此,车厢和副车架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后,可以消除惯性力的破坏,确保行车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套筒
2——厢体支撑台
21——轴孔
22——平台
23——导柱
3——螺栓
4——螺母
5——弹簧
6——套筒固定板
61——凸缘环
7——橡胶垫圈
71——凸起
8——止动垫圈
9——凹槽
10——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车厢与副车架连接的弹性连接座,包括套筒1、与车厢上装连接的厢体支撑台2、螺栓3、螺母4和弹簧5,套筒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副车架连接的套筒固定板6,厢体支撑台2开设有与套筒1同轴的轴孔21,螺栓3依次穿过弹簧5、套筒1和厢体支撑台2,螺栓3通过螺母4锁定,厢体支撑台2套接于套筒1的上端开口处。
厢体支撑台2包括平台22和与平台22连接的导柱23,导柱23插入套筒1内。
厢体支撑台2与套筒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7,橡胶垫圈7可以使得厢体支撑台2与套筒固定板6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起到止动的作用。
套筒固定板6设置有凸缘环61,橡胶垫圈7套接于凸缘环61,凸缘环61起到固定橡胶垫圈7的作用。
优选的,橡胶垫圈7设置有凸起71,凸起71与平台22抵触。
套筒1的下端面设置有止动垫圈8,止动垫圈8的一端面与套筒1的下端面接触,另一端面与弹簧5接触。
套筒1的下端面设置有凹槽9,凹槽9内设置有橡胶圈10,橡胶圈10与止动垫圈8接触,橡胶圈10使得止动垫圈8与套筒1下端面的摩擦力增大,起到止动的作用。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5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