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光模温机的热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4741.1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亿德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光模温机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光模温机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领域中,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光无痕注塑成型系统技术引发了一场注塑成型技术的革命。由于它能很好的去除产品表面的结合线、流痕及其它的充填缺陷,同时又能增强产品表面的光泽和质量,提高产品表面防刮性能并可以省去产品的后加工程序(喷漆),还可以改善加纤产品的表面浮纤问题。所以在国内快速地被许多厂家引入和使用起来了。同时高光模温机市场也快速火热起来。从以前的国外引进讯速发展到国内制造了。该技术经历了早期的高投入、高能耗的锅炉式蒸汽加热系统到目前的低投入、低能耗的高压高温热水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我们目前都发现还存在以下的一个共同缺点:
目前的高光模温机的冷却系统大都采用工厂的冷却水塔循环水或经冷冻机制冷后的冰水来快速的对被快速加热到120多度以上的模具进行冷却,由于模具内的水道及高光模温机的输送管道经常在180℃-40℃之间快速转变,如果水质不高的话,就很容易在管道的内壁、电加热器及各种阀门的阀芯产生水垢,影响升温及降温的速度,从而增加电力损耗,降低产能,甚致导致加热器爆裂及设备的各种故障。最终导致设备维护成本的直接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低投入、移动连接方便,且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水垢产生的高光模温机的热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光模温机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设置在冷却水塔和高光模温机之间,可以对模具进行冷却,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水位监测报警器、纯净水储水箱、第一热交换器、 第一增压泵、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增压泵、固定支架,所述的纯净水储水箱包括箱体和箱盖,该箱体固定在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的纯净水储水箱的箱盖上设有水位监测报警器,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固定设置在纯净水储水箱箱体的底部中央,所述的第一增压泵、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增压泵均设置在固定支架底部;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前出水端与冷却水塔的回水口连接,冷却水塔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的入水口连接,第一增压泵的出水口与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前出水端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后出水端穿过纯净水储水箱箱体底部与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后出水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前出水端悬空,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前出水端与纯净水储水箱箱体的底部连接形成水循环通道,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后出水端与第二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增压泵的出水口与高光模温机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高光模温机的冷却水出水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后出水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均为钎焊板式热交换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低费用的产品成本。该设备的制作成本非常低,与工厂采用大型的净水装置相比,能节约50%~70%的运行成本。
2、低成本的维护费用。由于使用纯净水在高光模温机与模具的管路中循环,可以大大减少水垢的产生。该设备一般在使用完后只需放掉储水箱内的水,并将水箱内清洗干净即可,而高光模温机一年进行一次常规的保养就可以了。
3、节省电力消耗。该设备能有效的防止管路的内壁产生水垢,从而可以保持模具的升温与降温效果,不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导致电力消耗的直接上升。
4、移动及连接非常简单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水位检测报警器、2为纯净水储水箱、3为第一热交换器、4为第一增压泵、5为第二热交换器、6为第二增压泵、7为固定支架、8为冷却水塔、9为高光模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亿德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亿德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