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4632.X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7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诸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燮平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C08G18/73;C08G18/76;C08G18/48;C08G18/08;A61L31/06;A61L1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李征旦 |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骨科 固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外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外科固定材料及方法主要有:石膏固定、高分子绷带固定、预制模固定以及内支架固定。
石膏固定采用石膏作为固定材料,其缺点在于不适合处理复杂部位,难以透过X射线,以及不能脱卸等,整个愈合过程病人较为难受。
高分子绷带固定主要适用于定位,用于骨折及骨裂固定其效果不够理想。
预制模固定需病人多次往返医院修正,费时费力不利推广。
而内支架固定会造成新的骨创伤及感染,成本很高,将日益减少适用病例。
在公开号为CN101906202A、名为“一种复杂环境下骨科外固定系统用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科外固定系统的聚氨酯,该聚氨酯由聚醚多元醇混合物和改性异氰酸酯按1∶0.6~0.75的重量比反应制得,该聚氨酯配合型腔使用,能处理石膏固定难以处理的复杂部位固定。
因此,适用于腰椎部的聚氨酯骨科外固定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包括单个或前、后两个均具有内腔的型腔片和置于上述型腔片内腔中的聚氨酯,其中,所述单个型腔片的内腔由密封缝分隔成两至三个互不贯通的内腔,所述单个型腔片的两个侧端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护套状,以直接包裹于人体的腰椎处;或者,所述前、后型腔片通过其侧端的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形成护套状,以直接包裹于人体的腰椎处。
上述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为拉链或撕拉扣。
上述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其中,所述型腔片均由不改变体表电位差且具有伸缩性的柔性材料制成。
上述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其中,所述不改变体表电位差且具有伸缩性的柔性材料为纯棉针织物、棉和玉米纤维混纺针织物或棉麻混纺针织物。
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又能透过X射线,由此可以清晰地了解骨折部位痊愈的情况;同时还便于透气、清洁,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需要自如地脱卸以清洗和处理受伤部位的皮肤表面,充分体现人性化治疗。患者支付的费用比近几年较多使用的内支架固定低得多,且不造成感染,比高分子绷带固定效果理想,比石膏固定有优越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包裹于人体腰椎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加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包括单个型腔片1,该单个型腔片1具有三个由密封缝2隔开且互不贯通的内腔,还包括设于单个型腔片1各个内腔中的聚氨酯12,单个型腔片1的两个侧端通过撕拉扣13连接在一起形成护套状,直接包裹于人体的腰椎处,聚氨酯12由聚醚多元醇混合物和改性异氰酸酯按1∶0.6~0.7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聚氨酯12的质量为410~920克,根据人体体形的大小,大号需用740~920克聚氨酯,中号需用580~710克聚氨酯,小号需用410~510克聚氨酯。其中,单个型腔片1由不改变体表电位差且具有伸缩性的柔性材料制成,如纯棉针织物或棉与玉米纤维多种比例混纺的针织物(如棉70%、玉米纤维30%)或棉和麻多种比例混纺的棉麻针织物(如棉70%、麻30%),该材料伸缩性可达到15%。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腰椎部骨科外固定系统也可包括两个均具有内腔的前后型腔片11、14和填充于前、后型腔片11、14内腔中的聚氨酯,前、后型腔片11、14通过其侧端的拉链15相互连接形成护套状,直接包裹于人体的腰椎处,前、后型腔片11、14均由不改变体表电位差且具有伸缩性的柔性材料制成。
将聚醚多元醇混合物和改性异氰酸酯按1∶0.6~0.7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聚氨酯浆料,根据人体形的大小,大号需用740~920克聚氨酯浆料,中号需用580~710克聚氨酯浆料,小号需用410~510克聚氨酯浆料,将合适量的聚氨酯浆料倒入型腔片的内腔中后,用专用工具--定厚滚筒将其推匀、展开,聚氨酯浆料由液态进入固态软化段,此时将型腔片包裹于人体的腰椎处,拉上拉链后,用手工配合型腔自身的伸缩性塑形使其贴合于腰椎部,病人受伤部位保持不动若干分钟后,型腔自行硬化成刚性固定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燮平,未经诸燮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