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电报警保安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3525.5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薛小光;薄长春;邓凡良;王力;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 |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米万泽 |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保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系统中电力安全所用的一种报警装置,特别是一种近电报警保安线。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关于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中规定:工作地段如有邻近、平行、交叉跨越及同杆塔架设的线路,为防止停电检修线路上感应电压伤人,在需要接触或接近导线工作时,应使用个人保安线(防身地线)。由于个人保安线不具有报警功能,因此当线路检修人员在检修中间段线路时工作误入带电区域时,容易由于错觉和失误造成触电导致伤亡事故。目前已有近电报警装置包括近电报警器、近电报警安全帽。近电报警安全帽的技术原理是近电报警装置与安全帽相结合使用,帽子上的报警装置由于是外置的,特别易损且不牢固,容易失去报警作用而带来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线路检修人员在检修中间段线路时由于错觉或失误造成操作人员触电导致伤亡事故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近电报警保安线,该近电报警保安线采用防身保安线与近电报警装置的结合,使原有防身地线增加近电报警功能,达到防止线路检修人员触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近电报警保安线,包括钩状内空的金属卡线夹、绝缘杆,所述的金属卡线夹下端连接中空的绝缘杆,绝缘杆内腔中部间隔对应固定有上下两个金属感应片,分别为上部金属感应片及下部金属感应片,绝缘杆底部装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连接自检器;所述的金属卡线夹顶端开孔,上部金属感应片连接上部绝缘感应线一端,上部绝缘感应线的另一端为感应端头,感应端头通过金属卡线夹顶端开孔穿出到金属卡线夹外部,下部金属感应片与报警装置间连接下部绝缘感应线;感应端头与下部的金属卡线夹间置有绝缘胶垫。
本实用新型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近电报警保安线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线路检修人员在检修中间段线路时,如误入带电区域或接近带电体时,当到一定距离时,金属卡线夹顶端的感应端头将感应到的信号通过绝缘感应线及上、下部金属感应片构成的感应间隙发送到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发出连续的报警音响,因此具有防触电预报警功能,防止由于错觉和失误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对线路检修工人的生命安全起到保障作用。近电报警电路抗干扰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电路不易损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报警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感应端头,2-绝缘胶垫,3-金属卡线夹,4-上部绝缘感应线,5-上部金属感应片,6-下部金属感应片,7-绝缘杆,8-报警装置,9-自检器,10-下部绝缘感应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结合图2所示,该近电报警保安线包括金属卡线夹3、绝缘杆7,所述的钩状内空的金属卡线夹3下端连接中空的绝缘杆7,绝缘杆7内腔中部间隔对应置有上下两个金属感应片,分别为上部金属感应片5及下部金属感应片6,绝缘杆7底部装有报警装置8,报警装置8连接自检器9;所述的金属卡线夹3顶端开孔,上部金属感应片5连接上部绝缘感应线4一端,上部绝缘感应线4的另一端为感应端头1,感应端头1通过金属卡线夹3顶端开孔穿出到金属卡线夹3外部,下部金属感应片6与报警装置8间连接下部绝缘感应线10;感应端头1与下部的金属卡线夹3间置有绝缘胶垫2,目的是防止感应端头1与金属卡线夹3接触。
所述的上部金属感应片5及下部金属感应片6间的间隔为50-200mm。电压等级要求:间隔50mm时适用于6-10kV,间隔100mm时适用于35kV,间隔200mm时适用于110kV。
该近电报警保安线报警装置的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IC1(NE555)即外围元件R1、C1组成电阻开关,其2脚接有感应电极。当感应电极距电力线路较近时,感应的信号较强,使NE555 翻转,3脚输出高电平,向后极提供电源。IC2(BA08)是语音集成电路,已接成触发状态,即只IC2 得电,它就有“蜂鸣声”的声音输出。IC3(LM386)将IC2送来的声音放大,提供给喇叭足够的推动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