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界面智能卡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3285.9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5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舒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界面 智能卡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界面智能卡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界面智能卡天线。
背景技术
双界面智能卡是一种集成了接触式、非接触式两种通信界面的CPU卡。它结合了接触式和非接触IC卡的优点,以存储容量大、可靠性强、安全性高、适用性强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公交、社会保险等领域。
但是,由于目前双界面智能卡的整个封装生产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所以,整个生产工艺相当复杂,整个封装加工工序达到15个,大部分为手工生产,导致产品质量波动性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通常,双界面智能卡生产过程如下:首先,在卡基上与天线相应的位置铣出用于容纳芯片的第一层槽,裸露出天线;其次,拉线,挑线;再次,按照模块上的两个端点的位置,长度控制在10-12mm,剪掉多余的天线;接下来,铣出用于容纳模块包封的第二层槽;最后,利于封装机将天线与模块的两个端点连接并封装成成卡。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双界面智能卡的天线设计一般采用 “∑”型和“N”型,这些传统线型将用于连接模块的天线放置在二层槽区域,导致为避免天线被铣掉,在铣二层槽前,需要将天线拉起、分开,增加了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界面智能卡天线,采用“S”形结构,利用这种天线,只需通过实施一次铣槽工艺,即可加工两层槽的加工,而且同时完成挑线和剪线加工内容。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界面智能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为“S”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两起始端分别布置在卡基中芯层上的对应一层槽的区域上,且在该区域上居中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两起始端分别布置于第一层槽的上下两边,每边的起始端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段,其中一段与卡基上边缘平行,另一端与卡基左边缘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第一层槽的上边的天线起始端中,与卡基上边缘平行的一段其平行距离控制在16.94mm±0.5mm,与卡基左边缘平行,平行距离为11.7±0.5mm。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第一层槽的下边的天线起始端中,与卡基上边缘平行的一段其平行距离控制在26.09±0.5mm,与卡基左边缘平行,平行距离为18.4±0.5mm。
本发明实现了缩减双界面智能卡生产工艺步骤,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废品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 “∑”型天线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 “N”型天线的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 “S”型天线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开槽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1是卡基、2是一层槽、3是二层槽、4是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采用“S”型结构。
将天线两起始端分别布置在中芯层上的对应一层槽的区域上,且在该区域上居中分布,从而铣槽时天线从一层槽中露出。由于ISO7816对模块触点大小有明确要求,如一般模块的大小为13*12mm,包封的大小8.2*8.2mm,再根据ISO7816上要求模块中心位置到卡上边缘的距离为23.89mm,所以天线在卡上的具体位置如下:在第一层槽上边的天线起始端其中一段与卡基上对应的上边缘平行,平行距离控制在16.94mm±0.5mm,由于封装生产对天线有10-12mm长度要求,该天线起始端另一段与卡基左边缘平行,平行距离为11.7±0.5mm。在第一层槽下边的另一天线起始端的其中一段与卡基上边缘平行,平行距离为26.09±0.5mm,还有一段与卡基左边缘平行,平行距离为18.4±0.5mm。
根据以上的天线结构,利用高速铣槽机(如:型号为 HX----—AMIC5000的铣槽机)一次完成一、二层槽的铣槽,在铣槽过程中,利用铣槽机铣刀的高速转动,可带出线头,因为一层槽和二层槽位置固定,所以,天线的长度可以控制10-12mm。这样,采用“S”型天线,可以减少挑线、剪线、单独铣二层槽等加工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变速器后悬置减震支架总成
- 下一篇:冷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