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截止阀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93076.4 | 申请日: | 201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维(廊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止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截止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一种通用的部件,其有多种分类。其中,截止阀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设备。截止阀是用来控制流体通过的阀门,使液体、气体或者其他管道中的流体到阀门处截止。
目前普遍使用的截止阀,其盖体连接,大多采用以对开卡环或者螺纹方式连接,两种结构的共同缺点均不能消除配合间隙,单纯螺纹连接存在锈蚀咬死,长时间不易拆解,影响维护;卡环连接则因上下及螺纹之间均有间隙,刚性较差,容易导致阀杆升降不稳,产生轴向摆动,影响填料处的密封,并增大动作阻力。此外,阀杆与阀瓣之间采用T型槽式连接,加工不便,阀瓣中心也不在中轴线上,流体冲刷时,容易发生歪斜,卡死在中腔,使阀门报废,严重时甚至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截止阀,该截止阀通过改变盖体连接方式,使其密封性能好,改变阀瓣与阀杆的连接方式,使阀杆上下运行平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面所描述:
一种截止阀,包括阀体、阀杆和阀杆支架,阀杆上端设置有阀盖,阀杆下端连接有阀芯,其中:阀杆支架上端与阀杆连接,阀杆支架下端与阀体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阀杆支架上端通过螺母与阀杆螺旋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阀杆支架下端通过螺母与阀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螺母与阀体螺纹连接为可锁紧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面所描述:
第一、阀杆之间一端与阀杆连接,另一端与阀体连接,所以阀盖支架的连接方式,能够时阀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运行平稳,锁紧螺纹连接能够使阀杆与阀体之间密封性能优良;
第二、制造工艺合理,铸造成品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此外,还具有动作灵敏、密封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的剖视图。
图中:1、阀盖;2、螺母;3、阀体;4、螺栓;5、阀芯;6、阀杆支架;7、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阀盖1,螺母2,阀体3,螺栓4,阀芯5,阀杆支架6,阀杆7。
其中,阀杆7上端设置有阀盖1,阀杆1下端连接有阀芯5,阀杆支架6上端与阀杆7连接,阀杆支架6下端与阀体3连接。阀杆支架5一端与阀杆7连接,另一端与阀体3连接,阀杆支架5将阀杆7与阀体3连接为一体,使阀杆7在上下活动的过程中运行更平稳、更灵活,阀杆支架5上端通过螺母2与阀杆7螺旋连接。阀杆支架5与阀杆7连接紧密,同时保证了密封性。阀杆支架5下端通过螺母2与阀体3螺纹连接。螺母2与阀体3螺纹连接为可锁紧螺纹连接。锁紧螺纹连接,使整个过程中密封性更优良,整个结构呈现对称状态,工艺比较简单,铸造过程中成品率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阀门采用优化的设计原理,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供水、工业供水、高层楼宇供水、消防供水系统以及石化油料输送系统以及消防系统。例如,会展中心工业厂房、隧道、高层楼宇、电站、海洋石油平台和航空的大范围喷淋防护压力平衡的消防系统、石化产品输送终端、储油罐灌装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维(廊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艾维(廊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流式调控阀
- 下一篇:一种车辆及其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