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鼠标垫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2397.2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5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传星 |
主分类号: | G06F3/039 | 分类号: | G06F3/0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便携式 鼠标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辅助用品,具体地说一种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
鼠标垫。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需要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而鼠标垫作为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鼠标垫功能单一,只能用来放置鼠标,通过鼠标垫利于鼠标运动灵活,使鼠标输入指令稳定,而且方便手部自然摆放,所以在计算机领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有的鼠标垫大多针对固定的台式电脑设计,而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如果不使用鼠标垫,若桌面的材质为玻璃时,会造成光学鼠标读取失效,所以鼠标垫的作用更不容忽视,但由于鼠标垫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在外出携带使用时极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由于手提式电脑在外出携带时一般由电脑包进行保护,但手提式电脑在包内摩擦会影响其外观,而且与外界碰撞容易被损伤,严重时影响电脑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方便外出携带,而且可对笔记本电脑形成保护层,从而可有效保护电脑的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鼠标垫。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鼠标垫,包括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上垫体和与所述上垫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垫体,所述上垫体上固定设有上粘结层,所述下垫体上设有下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与所述下粘结层粘结在一起,所述上垫体上设有凸出所述上垫体的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防护装置是设置在所述上垫体两端的缓冲边。
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所述电脑上的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将垫体设置为上垫体和下垫体,通过上垫体或下垫体这两个表面均可以起到鼠标垫的作用,方便鼠标运动,使鼠标输入指令稳定;通过在上垫体上固定设有上粘结层,在下垫体上设有下粘结层,并且将上粘结层与下粘结层粘结在一起,可以通过上垫体或下垫体作为鼠标垫使用;需要外出携带时,可以将上粘结层与下粘结层分开,并且通过上粘结层与下粘结层分别粘贴在笔记本电脑的两个面板上,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上垫体和下垫体成为电脑面板的保护膜,从而起到缓冲外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有效保护了笔记本电脑;另外,通过这种结构无需用户单独携带鼠标垫,不仅使用携带方便,并可有效防止鼠标垫丢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方便外出携带,而且可对笔记本电脑形成保护层,从而可有效保护电脑,延长了电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鼠标垫,包括垫体,垫体包括上垫体1和下垫体2。上垫体1与下垫体2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结构方便拆开,便于保护电脑。
在上垫体1上固定设有上粘结层3,在下垫体2上设有下粘结层4,并且上粘结层3与下粘结层4粘结在一起,这样在作为鼠标垫使用时,可以在上垫体1或下垫体2的外表面运动使用,方便鼠标运动,使鼠标输入指令稳定;当需要外出携带时,可以将上粘结层3与下粘结层4分开,并且通过上粘结层3与下粘结层4将上垫体1和下垫体2分别粘贴在笔记本电脑的两个面板上,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上垫体1和下垫体2成为电脑面板的保护膜,从而起到缓冲外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有效保护了笔记本电脑,而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无需用户另外携带鼠标垫,使用携带方便,并可有效防止鼠标垫丢失。
在上垫体1上设有凸出上垫体1的防护装置,其中,防护装置是设置在上垫体1两端的缓冲边5,通过这种结构不仅可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电脑的安全,而且通过缓冲边5可以防止上垫体1表面的磨损,延长了鼠标垫的使用寿命。
在上垫体1和下垫体2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电脑上的固定带6,通过固定带6可以使上垫体1和下垫体2在电脑面板上进一步固定,从而防止鼠标垫遗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方便外出携带,而且可对手提电脑形成保护层,从而可有效保护电脑,延长了电脑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传星,未经李传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2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