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毒柜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1707.9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南;孙剑;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4 | 分类号: | A61L2/04;A61L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毒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卫生状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使得消毒柜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消毒装置主要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臭氧消毒装置两大类。而紫外线消毒装置、臭氧消毒装置均属于低温消毒装置。
但是,紫外线只能直线传播,辐射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紫外线照射不到的微生物依然存活,导致紫外线消毒装置消毒不彻底,消毒效果差。另外,由于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紫外线消毒装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而臭氧消毒装置中,臭氧浓度难以控制、不稳定。臭氧浓度过低,影响消毒效果;臭氧浓度过高,容易泄漏,对人体产生危害。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紫外线消毒装置与臭氧消毒装置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故此市场上又推出了高温消毒装置,现有的高温消毒装置均为远红外线消毒。远红外线消毒是以远红外线的热作用产生100℃以上的高温,使细菌、病毒等的微生物机体蛋白质组织变性而达到消毒目的。从消毒的彻底性来看,高温消毒效果相对于低温消毒彻底。然而现有消毒柜的高温消毒装置升温时间较长,消毒时间长,导致消毒效率低,且目前消毒柜的消毒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消毒柜升温慢、效率低、模式单一。从而提供了一种升温快、效率高、模式多样的消毒柜。
一种消毒柜,包括箱体及门体,在箱体内设有高温消毒装置,所述高温消毒装置具有内胆;在内胆中设有搁物架,在内胆的内壁上设有光波管和远红外管;所述高温消毒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光波管和远红外管的控制电路。
优选地,光波管与远红外管平行设置于内胆的后侧壁。
优选地,光波管与远红外管均水平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高温消毒装置的温度的温控器,温控器设置在内胆中。
优选地,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覆盖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反光结构,反光结构设置在光波管与内胆的内壁之间,和/或远红外管与内胆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反光结构为反光镜。
优选地,在高温消毒装置的边框上安装有开门断电开关。
优选地,远红外管为石英管或碳纤维管,光波管为透明石英玻璃管,光波管内充有溴气。
优选地,还包括低温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毒柜,其高温消毒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光波管与远红外管既能单独工作,也能同时工作,提供了慢杀、快杀、速杀三种模式结合的消毒方式,既可降低升温时间,提高升温速率,又可以提高消毒效率,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毒柜的内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毒柜的高温消毒装置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内胆 2-光波管
3-远红外管 4-温控器
5-反光结构 6-箱体
11-开门断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后侧”、“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电连接”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电路连接关系;术语“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整个控制电路为通路,也可以表示仅在此相关构件部位为通路;术语“断开”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整个控制电路为开路,也可以表示仅在此相关构件部位为开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1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