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用密集浅孔捕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1703.0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涂兆平;熊俊华;王世良;陈平安;龚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煤矿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1139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密集 浅孔捕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在矿工作业时解决巷道内除尘问题的煤矿用密集浅孔捕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井下进行煤巷掘进时通常采用施工迎头抽放密集浅孔的方式来预抽瓦斯,以防止瓦斯突出事故,从而达到瓦斯综合治理的目的。矿工在施工时都是采用2.2KW煤电钻进行干式钻孔,从钻孔中排出的粉尘虽然在钻孔口被洒水除尘,但效果不佳,照样还是造成巷道内粉尘飞扬,矿工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严重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因2.2KW煤电钻无注水装置,且施钻用的钻杆为直径70mm的麻花钻杆,这样更增加了除尘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连续不断地捕获收集从钻孔中排出的大量粉尘、保持巷道内空气清新、效果良好、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且可防止金属相互摩擦产生火花的煤矿用密集浅孔捕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煤矿用密集浅孔捕尘器,包括混合箱,特征是:在混合箱的后板上加工有让2.2KW煤电钻的麻花钻杆穿过的钻杆圆孔,在混合箱的前板上加工有导尘管圆孔,圆筒形导尘管的后端固定在混合箱的前板上,并透过导尘管圆孔与混合箱内的混合室相通,在混合箱的顶板上安装有与水管相连的进水管,在进水管的出水口安装有设在混合室内的双喷雾嘴,在混合箱的底端设有与混合箱连为一体的排碴管。
在混合箱的后板外壁、钻杆圆孔的四周固定有耐磨密封板。
在导尘管的内壁固定有阻燃内衬。
在混合箱的后板外壁、钻杆圆孔的下方安装有托板,在托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支撑麻花钻杆的阻燃衬垫。
本实用新型是在2.2KW煤电钻的麻花钻杆的前端套有带导尘管和双喷雾嘴的混合箱。使用前先将2.2KW煤电钻及麻花钻杆置于安装在钻架轨道前端的混合箱内,并将导尘管紧贴煤墙,工作时,起动煤电钻,随着钻头和麻花钻杆不断地向前钻进,麻花钻杆螺旋边排出的粉尘通过导尘管直接进入捕尘器的混合室内,这时混合室顶部的双喷雾嘴喷出水雾,形成包围粉尘的水幕,拦截住粉尘,使其迅速湿化沉降,然后通过混合箱下方的排碴口,自动连续不断排出,从而达到除尘之目的。耐磨密封板、阻燃内衬和阻燃衬垫可以防止金属相互摩擦产生火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捕获收集从钻孔中排出的大量粉尘、保持巷道内空气清新、效果良好、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简便、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实用、制作成本低且可防止金属相互摩擦产生火花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煤电钻施工迎头抽放密集浅孔的粉尘治理,特别适用于具有瓦斯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迎头钻孔除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煤矿用密集浅孔捕尘器,包括混合箱1,在混合箱1的后板12上加工有让2.2KW煤电钻18的麻花钻杆17穿过的钻杆圆孔19,在混合箱1的前板4上加工有导尘管圆孔6,圆筒形的导尘管5的后端固定在混合箱1的前板4上,并透过导尘管圆孔6与混合箱1内的混合室2相通,在混合箱1的顶板10上安装有与水管相连的进水管8,在进水管8的出水口安装有设在混合室2内的双喷雾嘴9,在混合箱1的底端设有与混合箱1连为一体的排碴管3。
在混合箱1的后板12外壁、钻杆圆孔19的四周固定有耐磨密封板11。
在导尘管5的内壁固定有阻燃内衬7。
在混合箱1的后板12外壁、钻杆圆孔19的下方安装有托板15,在托板15上通过螺栓13固定有用于支撑麻花钻杆17的阻燃衬垫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煤矿,未经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1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能动力装置
- 下一篇:适于煤炭综采大采高工作面过渡支架的双级侧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