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柱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1297.8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昌;戚广枫;李红梅;曾钦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内悬挂接触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柱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随着速度的提高、线路曲径半径的加大,隧道在铁路线路中的占有比例不断增加。
由于隧道内高度的限制,隧道内安装接触网的支柱通常采用吊装在隧道顶部的吊柱,且吊柱是采用锚栓固定在隧道顶部。而锚栓是在隧道衬砌浇筑后,通过钻孔预先固定在隧道顶部。然而,一方面,由于吊柱是通过锚栓固定在隧道顶部的,一旦锚栓的位置固定,吊柱的安装位置就固定了,因而不利于接触网的精确安装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单个锚栓的受力不均匀,因而难于满足受力均匀的要求,且不利于控制施工误差以及隧道机械化施工预留工艺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吊柱固定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荷载分布均匀且能灵活调节吊柱的吊柱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柱固定装置,包括与吊柱固定连接的吊柱底板、两根槽道、连接板、锚栓以及T型螺栓,两根所述槽道分别焊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所述锚栓穿过所述连接板将所述连接板固定在隧道顶部,所述T型螺栓滑动安装在每根所述槽道中,所述吊柱底板与所述T型螺栓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为扁钢。
具体地,所述槽道包括滑槽和多个锚爪,所述锚爪固定在所述滑槽的顶部,所述T型螺栓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具体地,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锚爪呈“I”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由于采用槽道的固定方式是在衬砌表层内形成加强的整体线形结构,因而受力均匀;另一方面,由于吊柱可通过T型螺栓在槽道内滑动,因而有利于吊柱的精确安装和调整。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柱固定装置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柱固定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柱固定装置中连接板和槽道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柱固定装置中槽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吊柱固定装置包括与吊柱(未图示)固定连接的吊柱底板(未图示)、两根槽道10、多个连接板11、多个锚栓12以及T型螺栓13。两根所述槽道10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板11的两端焊接。每个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槽道10的焊接处的两侧设有一对所述锚栓12,所述锚栓12穿过所述连接板11将所述连接板11固定在隧道顶部。所述T型螺栓13滑动安装在每根所述槽道10中,所述吊柱底板与所述T型螺栓1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连接板11为扁钢。
如图4所示,所述槽道10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的滑槽101和多个呈“I” 字形的锚爪102,所述锚爪102固定在所述滑槽101的顶部,所述T型螺栓13在所述滑槽101中滑动。
由上可知,一方面,由于采用槽道的固定方式是在衬砌表层内形成加强的整体线形结构,因而受力均匀;另一方面,由于吊柱可通过T型螺栓在槽道内滑动,因而有利于吊柱的精确安装和调整。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1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多功能数字遥控电子开关
- 下一篇:自动封边机涂胶轮之变频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