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钢管塔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0348.5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喜来;李永双;郭跃明;李峰;韩大刚;黄兴;郭咏华;王予平;高福军;李元生;肖立群;陈治;王虎长;施菁华;邓安全;潘少成;吴光臣;董建尧;包永忠;胡建民;郭峰;张文心;何江;舒爱强;赵雪灵;马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H02G7/20;H02G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马景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高压 回路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路耐张钢管塔,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交流特高压的双回路耐张钢管塔。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的耐张塔承担着线路转角、承受导地线张力、防串倒、隔离事故、定线、调整塔高等重要功能,与工程安全、可靠性关系重大,特高压线路工程因其走廊宽度要求高,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较大,路径制约因素较多,因此曲折系数较大、平均耐张段长度较短,线路需要使用的耐张塔数量多。
普通双回路耐张塔,即目前工程中普遍使用的伞型或鼓型耐张塔,其结构型式如图1A(鼓型)和图1B(伞型)所示。
由图可知,鼓型和伞形耐张塔是由其外形来命名的,其本质特点都是两回线路均挂在同一个塔上。
普通耐张塔有如下缺点:
(1)普通耐张塔受跳线及跳线串影响,铁塔最低呼称高度较大,层间距离较大,横担长度较长,铁塔高度较大,由导、地线引起的弯矩、扭矩随高度和横担长度增加,铁塔自身风荷载也较大,导致铁塔受力较大。
(2)单塔重量较大,单塔基础混凝土用量及土方量大,施工不便。
(3)铁塔根开大,灵活性与适应性差。根开在20m以上,在丘陵、山地应用时,塔位选择受限,灵活性与适应性差。
(4)铁塔试验困难,试验费用高。由于铁塔高度和荷载均为普通500kV线路的数倍,在试验场地、设备、材料、试验铁塔的组装等方面要求极高,因此试验实施困难,试验费用也相应较高。
(5)交流特高压(大于750kV,例如1000kV)线路间相互交叉跨越时,跨越塔的高度较大。
(6)经济性不好。综合上述塔高、基础、结构受力、交叉跨越等诸方面的要求,普通耐张塔的技术经济性能较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普通耐张塔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钢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各个回路中的导线通过耐张串直接挂在所述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的塔身上,所述第二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的两根跳线都水平布置并且通过水平设置的相应跳线串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的两根跳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塔塔身的相应跳线串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塔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相应的跳线架,所述第一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的两根跳线通过设置在相应跳线架上的跳线串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钢管塔还包括第一副塔,所述第一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的两根跳线水平布置并且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副塔塔身上的相应跳线串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副塔上的跳线串被设置为水平的。
优选地,所述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钢管塔还包括第二副塔,所述第二主塔上的每一相导线的两根跳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副塔塔身的相应跳线串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塔为外角侧铁塔,并且所述第二主塔上的跳线为软跳线。
优选地,在所述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钢管塔包括第一副塔和/或第二副塔时,所述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上的跳线皆为软跳线。
优选地,所述双回路中的一个回路的导线挂在所述第一主塔上,另一个回路的导线挂在所述第二主塔上。
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塔作为钢管铁塔的新型型式,在单塔塔重指标、跳线设计、灵活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比普通耐张塔具有较大优势。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特高压双回路耐张塔的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1)两回线路分挂在相互独立的两个主塔塔身上,同时不改变导地线间以及导线相间的相对关系。在相导线上下垂直布置、导地线间相对水平偏移、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等方面与相邻直线塔一致。
(2)采用水平布置跳线和跳线串,跳线不再是耐张塔最低呼称高度和导线层间距的制约因素。由于跳线和跳线串不再采用普通的垂直布置方式,因此能有效降低塔高和层间距离。
(3)取消横担。取消横担后,导、地线纵向荷载对塔身的扭矩大为减小,显著提高了铁塔的抗扭性能,同时避免了头重脚轻,动力性能优良,其抗冰、抗风和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耐张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0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过载浇注系统
- 下一篇:小型节能滤波/补偿装置